TXT下书>都市现代>地师>一百四十三章、绵绵若存有深致

有一个成语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能说的就是游方,接下来这段时间,游方在夜间收集阴界土,第二天借地气灵枢滋养神魂,第三天炼境入画移转灵枢,第四天夜里接着收集阴界土,第五天再休养神识,基本上三天练功、两天用功的节奏,这里虽比不上松鹤谷,但也是个很不错的风水宝地。

这种节奏是前些天在各地搜寻秘法晶石时摸索出来的,不一次耗尽神识,施法恰恰达到一个临界点,每一次收集的阴界土不算最多,但从多曰累积来看恰恰效率最高,感觉也最为舒适惬意。

而且以这种方式行功练功,游方感到神识之力在不易察觉中缓缓增强,虽然很慢,但相较须长年累月的秘法修炼,这种精进速度已经相当惊人了!功力深厚与否,很难直观的量化描述,可能是神识蔓延的范围更广,运转的地气灵枢更为精纯。

但这种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的身心状态影响起伏非常大,游方之所以选择在午夜收集,一方面是行事方便,另一方面采集阴界土的效率比正午要高出两成。本来需要很久才能自我察觉的功力精进,师父刘黎却给了他一种非常直观精妙的自省方式,就是在同等情况下,一次能收集多少阴界土?

而且收集的方式与练功的过程,如果摸索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也能达到相对条件下功力精进最快的状态。游方越来越深切的体会到,老头的手段玩的太精了,简直有深不可测的感觉!无论是让他在郴州寻找秘法晶石、还是去天下搜集阴界土,看似简简单单很随意交待,话都没有说透,关窍却指点的堪称绝妙。

假如当初将一切都挑明,游方能否领悟且不说,后来遭遇的种种意外事件中,恐怕也很难有那些机缘巧合。一代地气宗师,名不虚传啊,游方对师父佩服的是五体投地。

“聪明”的游方曾几次自以为看透了师父的用意:第一次是了解阴界土寻找之艰难以后,以为师父只是让他借此机会行走天下山川,既阅历世间又携景炼境,于是他耍了个心眼,打造了一幅特殊的画卷随身携带,将寻找阴界土的事情交给姐夫帮忙。

第二次是听向影华提起当修为达到“神识化神念”的境界之后,阴界土也可自行炼制,他又以为老头在玩“两头堵”的江湖门槛,无论如何,目的是为了限制他出师时的眼界与修为。(注:可参读一百二十九章、两头堵。)

现在回头一想,这些用意老头肯定都有,但收集阴界土本身对于游方来说仍然最为关键。他的根基师父很清楚,江湖八大门尤其是册门、风门的底子很好,灵觉以及神识掌控之精微常人莫及,但功力不足是他最大欠缺,收集阴界土只要用对了法子,是最佳的弥补。

就连向影华都惊叹不已,游方告诉她什么是阴界土以及怎样收集,她亲自尝试并且亲眼看着游方这段时间的练功与用功,发觉这是功力精进的绝佳锻炼,就看个人如何领悟其妙趣了。唯一可惜的是,阴界土实在太难寻找,不可能在大派传承中推广,它只能属于一种单独秘传。

游方自己当然体会的最深刻,甚至找到了古人形容的“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妙趣。某天伴晚,与向影华聊起修炼感受时,还听她念了唐人玉川子的一句诗——独食太和阴阳气、浩浩流珠走百关,绵绵若存有深致。

当然了,也得感谢国家的考古工作者,否则的话,就算知道这下面埋藏着阴界土,别说搜集,就是让游方拿着锄头自己一处处去挖掘到青膏泥层,也不知会干到猴年马月。如今山谷里有数十位考古专家,每天指挥超过二百名当地的民工,有计划、有层次的开挖探方。

这一片山脚坡地上,被盗的古楚大墓有上百座,凡是能够被发现的几乎无一幸免,大规模盗掘时间持续了三年多,就连村民家里喂鸡的食盆都是战汉彩陶。要想全部抢救、清理、保护,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

考古人员一共分成七队,按每队每星期清理一座古墓的进度,现场工作也要好几个月。假如不是池木铎发现建木引起了轰动与关注,这一大笔经费是不可能批下来的,地方政斧也不可能如此重视与配合。

都是被盗过的古墓,也有清理与抢救的价值吗?当然有了,而且非常有必要。盗墓者只关心有什么器物可以出售换钱,并不在乎自己破坏了什么文物。比如池木铎进入楚阳与南姒殉身之处,最关注的是骨骸旁古代尘土上保留的丝织品痕迹,而盗墓贼根本不会注意这些。

还有一些文物被塌陷的墓穴掩埋、或在盗墓过程中被损毁丢弃,考古工作者都要清理出来,并进行初步的拼凑与复原。别的不说,每天清理出来的彩陶碎片就有不少,这些本来都应该是墓穴中完整的器物。

游方白天时当然也要参加考古队的工作,游成元不怎么照顾他,分派的全是累活,最主要的就是下墓穴搞发掘,而且与向影华一组,发掘出来的东西都由向影华接手清理。这两人配合的非常好,效率也高的惊人,有他们两人在,其他队员感觉轻松多了。其实游方与向影华做这个工作,完成的也非常轻松。

他们又在费居村待了一个月,游方的功力精进如何,向影华了解的最清楚,虽然只有短短的时间,但她可以肯定一件事,假如此时的游方再站到松鹤谷祭坛上发动天机大阵,必不会出现当曰差点下不了台的


状态提示:一百四十三章、绵绵若存有深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