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系统三国VS古今中外>第一百二十七章 秣陵系统建筑

自从袁术和刘表相继任命了豫章太守之后,双方争夺豫章郡的战斗就已经注定了。

任命太守这种行为是群雄割据之后,各路诸侯为抢夺地盘经常干的事,一般都是在没有准备好动用武力之前,先任命个太守玩玩文斗,若是能就此取得该地的控制权那是最好不过的,但若是无法得逞,那最后还是要付诸于武力。

如今诸葛玄和蔡瑁已经陈兵豫章,看上去是已经占了先发优势,但袁耀是不可能就此放弃的,因为江东四郡是其必争之地;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左将军府的基本盘;是袁术父子安身立命的根本!

卧榻之地,又岂容他人鼾睡?

历史上是孙策收回了豫章郡,但随后就背叛了袁术。

如今,执行这个任务的人变成了袁耀。

在从宛陵向长江开拔之际,袁耀将军队交给了陈武,自己领着亲卫快马回了趟秣陵,因为他可能长时间无法兼顾克隆人的工作,所以要好好安排一下,免得他们没事干。

如今克隆人在秣陵开建的建筑有两座,一座是书院,需要两个月时间完成,建完之后袁耀打算将其任命为丹阳书院;

另一座是军械坊,还有两天就要建造完成。

根据时间推断,袁耀可以在此等待其建造完毕,安排好其工作任务之后,然后再离开秣陵去跟陈武回合也来得及,所以他决定在此等候。

除了这两座已经安排好的建筑外,袁耀打算在军械坊附近再开建系统《骑士制度》要求建造的骑士学院;以及再加一座军营。

骑士制度是西方的贵族选拔制度,若是拿到独尊儒术的汉朝来,肯定会受到强烈的抵制,“士人”这个阶级已经是儒士们的脔肉,怎么可能分给武夫,真要真么干就属于没事找抽的行为。

不过还好,系统并不是要袁耀照搬制度,其根本目的是完成“帝国时代”前期的文官制度以后,在后期再建立一套武官制度来选拔武将。

汉朝的选才机制是察举制,而察举制的大多科目对应的都是文士儒生,其中后世耳熟能详的“举孝廉”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汉朝的文士还不像宋朝之后那么手无缚鸡之力,但比起真正的猛将还是差得远的。

而察举科目中唯一针对武人的科目还是个特科:勇猛知兵法。

特科就是特别开设的意思,所以自有汉朝四百年以来,这个武科总共只开了三次,一百年一次都不到,而孝廉这种文科类都是岁科,就是每年都有的意思。

所以察举制在汉文帝初步建立,再到武帝独尊儒术以后,说其被文人给垄断了一点都不为过,想指望他们举荐武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系统要求的《骑士制度》就是让袁耀要给武人明文规定的设立一条出路,以达到文武并行的目的,并不是让他照搬西方的那套骑士信条。

所以骑士学院建造完毕之后,这个名字袁耀准备将其改成“武院”,与不远处的书院相对应,否则看着总是怪怪的。

至于再建造一座兵营的目的,除了给克隆人就近多找点事情做以外,就是留作备用,以防万一。

如果真到了缺兵缺到出现危机的情况,那么袁耀就把秣陵一千两百多克隆人全部转职成士兵,再加上现在每天18人的招募量,到时弄出一堆没智慧又没感情的怪物出来,相信一定能有所建树的……

又过了两天时间,军械坊建造完毕,袁耀终于不用再等了,他本来是准备用其制造铁甲的,但看到一堆刀枪剑戟、弓弩、盾牌等物件儿,一时却有了些犹豫。

特别是看到弩以后,就忍不住先制造一些出来,因为现在天下诸侯都缺少会造弩的工匠,还要培养一段时间才会出现制式装备的弩兵。

弩兵比弓兵的优势就在于容易训练,方便普及,还有节省力气。

一个弩兵射几十箭都没有问题;一个弓箭手射十几箭恐怕就拉不开弦了。

所以袁耀要是能先于别人训练出制式弩兵,那在战场上将会拥有一定优势。

不过考虑到丹阳优势在于铁矿后,袁耀还是选择了最初的决定,为军队制造铁甲,因为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相对于其他兵器,能制造铁甲的工匠同样也是最少的。

军械坊中现在能制造的铁甲分兵甲和将甲,将甲袁耀暂时不考虑,那些都是看着好看而已,如同时装,有心情的时候再造。

兵甲类里现有有三种铁甲,即札甲、鳞甲、锁子甲。

袁耀最后选择了一片一片铁片札合而成札甲,因为他的玄甲亲卫穿着的都是这种铠甲,造出来后方便制式普及。

让袁耀惊讶的是,即便是克隆人这种按程序工作的高效率,制造札甲也要一个人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副;三个人合作可以一个月制造一副,时间虽然加快了,但效率上没有本质的提升。

袁耀现在身边还空闲的克隆人有308人,于是他分出300人在军械坊制造札甲,这样一个月的产量就是100副札甲,这个数量说多不多,说少也不算少了。

剩下8人分别开工了骑士学院和军营两个建筑,这个人数当然是不够的,但却可以开始建造了,而新招募的克隆人就可以直接补充道建造兵营的工作,因为这个比较快,完成之后会自动帮忙建造不远处的骑士学院,这家伙是需要两千克隆人、三个月才能完成的堡垒,所以一时半会袁耀是不必担心克隆人没事干了。

安排完克隆人的事,袁耀马不停蹄的去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七章 秣陵系统建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