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李无常是否对通川有意?”赵元极终于问出了心里话。
若能李无常能分兵通川,哪怕只是一点点精兵,他和徐明龙的压力就不会那么大了。
徐明龙那厮行动太嚣张,贾宋命数万梁州将士齐齐追击,很有不死不休的架势。
原本没赵元极什么事,他是后来搭进去的,本想着先替徐明龙解一下围,争取一些逃跑的时间,哪知道连自己都陷进去了,而且越陷越深。
他二人在通川和梁州大军已经打过几场硬仗了,在外人看来,那是你来我往、互有胜负,是个平分秋色之局,其实不然。
赵元极对这一些列的战斗做过详细的统计和总结,他和徐明龙无论是财力还是兵力的损失都要比梁州大军损失的更大。
战之罪!
并非他和徐明龙麾下的儿郎不尽心,而是兵力素质有所不及,追赶他们的梁州数万大军其中不乏精锐,就是那种精英小分队让他们吃足了苦头。
侧面偷袭、正面硬拼抄、烧粮断草,一套一套的,令人防不胜防。
若是再不做出调整,恐怕用不了多久,赵徐二人会被慢慢蚕食,最终伤及根骨,直至完全覆灭。
如今李无常出现在通川不远处,刚才也分析过三郡交界处的乌庆伦不敢轻举妄动,赵元极的心里自然是有些蠢蠢欲动。
说到底,李无常都是反贼嘛,拉一把其他反贼是应该的。
李无常,你赶紧来通川郡啊,我赵元极第一个欢迎,城池你若是想拿的话就给你,我赵元极不要,他徐明龙也不会要,非但不会要,以后还会给你打掩护。
看到赵元极那种略显期待的神色,岳开立沉声道:“有点可能,但是可能性不高,依我看,李无常若真想往西部挺进的话,通川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
接着举起两根手指,道:“李无常亲自去房陵西南,我略微估计了一下,有两种可能性!”
赵元极哦了一声,等待下文,岳开立跟随他很久,心思细腻,做事稳重,对于各种局面也有独到的理解,说出来的话一般都很说服力。
岳开立分析道:“其一,巩固战果,循序渐进,他去房陵西南观察形势,为吃下整个房陵郡做准备,让房陵彻底打上法帅军的标签。
他于房陵城下击败朝廷大将张志海,再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如今房陵北部和中部尽归他手,仅剩东南和西南。
东南对峙之局且不说,需要慢慢来。西南虽然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兵力,但是有不少势力徘徊,李无常若能清扫干净,对他来说绝对有百利而无一害!”
赵元极问道:“他亲自去西南,仅仅只是看形势?会否有些小题大做?我倒是更倾向于他是为杨素找场子去了,杨素刚并入法帅军不久,诚意给的很足,李无常自然想回应一二。”
岳开立道:“若真是的只是想替杨素找场子,李无常会去汉川把贺叙揪出来,而不是砸一个偏远地区的酒楼,格局太小了,不像他所为。”
顿了顿,续道:“李无常去亲自西南看形势,看似小题大做,其实不然。
据我了解,他之前做过不少那种小题大做的事情。
去冯翊兵庄之后,他为了改善庄民的生活,风里来雨里去,用双脚走遍他们庄子的每一寸土地,规划出果林、药地、杂粮地、养殖地,还造了一个湖,他是要亲自梳理一番才能对症下药。
如今的房陵西南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兵力,但是势力横生,也算个烂摊子,我估计他是想亲自见识一番,才开始着手,横竖如今房陵城颇稳,他那也是算出来散散心!”
赵元极啧啧道:“按你这么说,他倒是个喜欢在底下转悠的?大事反倒交给魏信和王万宏他们了!”
岳开立点头,“在底下转悠这句话用得很准确,李无常确实喜欢那么干。听人说,他在房陵城的时候也没见做什么大事,总是带着几个亲卫到处转悠,随便拉个人就能聊半天。也没说什么大事,就谈谈吃饭、穿衣、赚钱、小孩子上学之类的琐事。”
赵元极愣了好半晌,叹道:“倒还真是个怪人……说说其另外一种可能性吧!”
岳开立点头,续道:“另一种可能性就是迈开步子,往西面挺进,房陵的西面是通川和西城,两郡皆有可能,西城的可能性更高。
现在通川郡什么形式?
那叫一个大乱,不下于昔日的冯翊与弘农。
梁州大部分的兵马现在被我们和徐明龙拖住,饶了那么久的圈子,终于在通川打了几场硬仗,李无常若是想参上一脚,正是最好的时机。
我们联合徐明龙对抗梁州大军,咱们人数虽多,但是在战力上不占优势,若是李无常肯花一点点心思在背后拉一拉梁州大军的后腿,那么通川一定会变成更大的泥潭。
一直拖下去对李无常相当有利,他肯定会乐见其成。
贾宋若是想要迅速破局的话,必会从周边郡调兵。通川以西的汉川、青化二郡略有兵力,但是要黄茂窦仲云二人不是吃素的,所以汉川、青化二郡的兵力不宜轻动。
那周边仅剩靠北的西城了,但是西城兵力不多,一旦兵力投入到通川,那西城等于放空了,李无常随便派一支千人的精兵就可轻易拿下,就算不占城池,只是洗劫,也足以让他大赚一笔,以供巩固房陵大本营。西城一乱,肯定定又会冒出不少山大王去占便宜,那种局面也是李无常希望看到的。”
赵元极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