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仙侠修真>唐残>第658章 丰年长与德相随(中
约莫近两万的青壮年。

所以,有这些青壮年打底,再加上少数的老练士卒来带队;用来控制、威慑和维持大大小小的特地区域内的局面,就显得游刃有余;而得以解放出更多的战斗人员来。

此外,鉴于装备了发火箭、火炮等远程打击类的重型火器部队——样子队,在这一次战事中逐渐与其他兵种磨合娴熟后,在各种环境下的不同表现;将统一命名为打击军炮兵。

按照周淮安的构想,将来火器更广泛普及之后,军中的形形色色兵种也将整合成两大类。既近战类矛手、刀牌构成的白兵和远程杀伤火器为主的铳手、掷弹兵构成的铳军。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延伸出不同环境的兵种,比如水军的铳战队,马军中的铳骑队,山地步卒当中的短击队。

打下江东十五州之后的另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开始委任相应州县所属的官员以及配套的行政体系的建立。

当然了,从广府站稳脚跟就开始的“不历地方,不入督府”“不下乡里,不得主司”原则,依旧是太平军大都督内人事迁转和选拔分任的铁律。

再加上“吏员以上不治本乡,吏目以上不任本县,初官以上不就本州”的三大类回避原则,算是吸收了后世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总成。

为此,太平大都督府也顺势推出和颁布了最新的《职衔勋爵统一令》。

就是乘着战后叙功表彰论赏和迁转、委任官吏过程的东风,对于现有太平大都督府体制下,军队和政务两条体系,进行更加详细和统一周密的规范。

其中将所有人的任职和级别待遇,分为职(事)、(军)衔、勋(位)、爵(禄)四大类体系;

其中职事就是具体的职责任事所在,按照实际需要一直在现有架构上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增扩;延伸到地方,大抵就是州(主薄、司马、从事)——县(长、尉、丞)——乡(三公所)层级,就无需赘言了。

真正关键最主要的是决定具体迁转、任事资格和级别待遇的,约四十五等职阶军衔所在。其中最初五等为文员身阶,对照的是军队中的士卒级别;

从第六级到十二级的七阶为吏员,则是对于军队中的士官老卒等;十三等至十九等为吏目、长吏阶,对应军中的士官长和军官候补。

通常对应以队正、火长、屯长、巡护队头、关市乡镇三官等职事;由此构成军队到地方的基层组织结构和执行力所在。

二十阶至二十九阶之间,才算开始步入正式的官身初级军官;对应以县令、县丞、县尉校尉、旅帅、屯守官的层面。代表了各地政权和军队的中间中坚阶层。

三十阶至三十八阶为中层官身将官阶层;对应的是州下官属、分曹主事、科房负责人别将、都尉、郎将、戍防官等诸官属。也是都督府要害和关键的核心层面

至于还有三十九阶至四十五阶的职级,为拥有部分或是全部决策权的真正高层和专征一方的将帅所设;目前暂时还没有人得以授任而得以空悬。

同时这些阶级和军衔,也决定着突发状况和意外之下,相应指挥或是任事的接替资序,如果是同等军衔职阶之内,则按照具体任事的重要性进行递补。

然后才是勋位。当然了,与传统的勋官不同,这个勋位由在所在职位勤务上所获得各级纪念章、奖章、勋章体系所构成的。

除了当场授予的实际奖励之外,勋位本身还代表的是相应公众场合和重大仪式当中,某种天然排序为三六九等的优先权和直接、间接的便利所在。

比如内部限量供应商品的优先权和份额,出席活动观看演出的座次,比同相应的级别而免除行礼,类似见官不拜的特权等等。

最后是保留了古人传统情节爵位制度,这个就没有什么特别好说。作为某种荣誉头衔和地位象征,除了可以拥有的排场和仪卫规模之外,也就是折算成对应户数的一笔岁入和收益而已。

只是太平大都督府在原本只有军功或是要任上的年资足够,才能授予的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自又有国郡县乡四小阶采邑的基础上;增加了另一种荣誉性质的士爵。

也就是比照周礼诸侯制度,别设上中下的卿、大夫、士三类九等。哪怕是白身,依靠捐纳和相应领域中的贡献,也能获得士爵。

而目前大都督府体系内,除了军队转业的官吏来源之外;各地屯庄营田系统提拔起来的农官系,工厂矿山系统进阶的营造系和教育体系外放兼任的学政系,之外;

还有更次一等的内外商业流通和供销系统里的商贸系;在对外开拓和经营过程中,破格选拔起来的拓殖系;差不多代表了太平军内部文职体系下,几条最主要的晋身之途和录取渠道。

至于那些陆续接受改造的留用人员,或是在征战途中按照相应特选制度,逐步破格吸纳进来的少许旧式士人、学子和官吏,放在其中就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来了。

当然了,这一切途径和渠道的人选,都有一个统一的原则,就是想要获得职事和身份地位的进阶话,就必需到大讲习所里去,接受相应领域的再造和修习,直至考绩合格。


状态提示:第658章 丰年长与德相随(中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