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汉末之天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车师后国

关羽不知道的时,他此时的步子已经迈入西域的大门。

张骞出使西域时,“西域”曾先后存在有三十六个国家。

西域三十六国不包括大宛、康居、安息、大月氏、浩罕、坎巨提、吉宾、乌弋山离等中亚国家。

“不知今生还能与大将军相见否?”

望着地上奄奄一息的马匹,关羽一筹莫展,望天兴叹。

在雪中只立一会,关羽的盔甲,战袍之上,便堆满了雪花。

不!

将士们为吾而死,吾还未报仇雪恨。

关羽心中不甘心,通红的脸上写着一种强烈求生的。

若不下雪还好,风雪不停,留在这里是等死。

唯有前行!

尽管不知道西域之人,现在用何眼光去看待汉人。

关羽抖落身上的雪花,从马上提起自己的青龙偃月刀。将沉重的纛旗也拿下,负在背后,向南履去。

大雪中行走,步履维艰。风雪挡住视线,一步一个脚印。

走过之后,只是片刻,脚印便被大雪封住。

身后大纛迎风猎猎作响,那大大的“汉”字,远看若隐若现。

他依旧在向前……

天色沉暮,关羽甚至不知道现在是哪个时辰。

徒步又走了两个时辰,强壮的体魄使他没有倒下。

就在这时,莎莎索索的声音传来……

忽近忽远,看不尽切。

渐渐的,关羽隐隐约约的看清了。

那是一队骑兵,约十余人。

他们穿着制式皮革,外面裹着粗糙厚重的布衣。

他们头戴圆帽,将耳朵、嘴巴都裹的严严实实,以御风寒。

马匹上的左侧为弓箭,右侧为弯刀。

白茫茫的雪中,一个人顶着汉军大纛,太显眼了。在很远很远,他们就能发现。

十余骑兵包上去,将关羽团团围住。弯刀横指,神色戒备。

“汝是何人,胆敢闯吾后车师国境内。”

一名车师后国人厉声向关羽喝道。外人入国境,自然戒备。

车师后国国人大部分用的都是龟兹语,关羽根本听不懂。车师之地,也有一部分讲汉语。

但关羽大概明白这些士兵话语中的意思。

他解下大纛,左手持之,右手持着青龙偃月刀。

“吾乃大汉奋威将军也。”

关羽挺立直身,禀正气色,不失大国之风。

“汉”字飘扬,这面旗帜,西域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字,西域没有人不认识。

更令他们吃惊的是关羽的身力。

九尺身高,宛如巨人。他们从未见过。

这大纛虽不是太重,但也有数十斤,于关羽手中却轻若无物。更别说关羽另只手持着青龙偃月刀。

那青光闪烁的刀锋,令人感觉比雪还寒。

“汉人将军。何流……落至此?”

一名车师人将信将疑的说道。

他用的是汉语,虽结结巴巴,南腔北调,但关羽听的清清楚楚。

他们后车师国已经数十年没有向大汉朝廷进贡了。大汉国内动荡,也没有能力收拾他们。

但并不妨碍他们对大汉的敬畏。

匈奴对西域的统治非常残酷,劫掠和杀戮常常能见到。

而大汉只杀不服者和叛乱者,其带来的科技、文化、思想为西域百姓有很大帮助。

“不乐匈奴”而“慕汉”,证明了当时民心所向。

每当汉不在西域设置都护,匈奴势力卷土重来的时候,西域诸国无不“区区东望扣关者数矣”。热切地向往着内地,希望能重开玉门关、阳关,恢复汉的管辖。

西域人也非常向往大汉。

据说大汉国土无边无际,进入玉门关,一直向东走一年也到不了头。

这一时间,东汉虽然内外交困。然而,其依旧是这片天地下,最强大的王朝,没有之一。

“西击鲜卑,一时失利,借贵国之地修养一番。”

关羽将大纛和旗帜插在雪地中,对这名汉语者,拱手一礼。

虽不是宽袍大袖,自引fēng_liú。

但彬彬有礼,举止大方,言谈有据,将天朝上国,高姿态道尽。

关羽是读过《史记》和《汉书》。越是了解华夏的历史,越为华夏骄傲,越是对大汉忠心。

华夏为天下,其者皆为蛮夷。

西域只是番邦小国。主公与他谈过西域,关羽也稍稍有了解。

关羽知道,这西域,迟早要重归大汉。

这名懂汉语的车师人将关羽的话传达给同伴。

“请上使至王城,吾王定会好好招待。”

他们不知如何处置关羽,索性回去禀告国王,是杀是礼,全凭国王。

他们车师后国前王叛汉,这是众所周知的,他不知道现任国王对待汉将是何等态度。

“多谢。吾腹中饥饿,请些食物,好与汝等一起上路。”

关羽明白要是再不进食,连青龙偃月刀都拿不起来了。

要是车师人对自己发难,岂不是有心抵挡,无力反抗?

车师后国,以及山北六国,都是小国。

《汉书》载,车师后国,王治务涂谷。去长安八千九百五十里,户五百九十五,口四千七百七十四,胜兵八百六十五人。击胡候、左右将、左右都尉、道民君、译长各一人。

因为地理局限问题,即便是相隔多年,车师后国的人口也多不到哪里去,胜兵不足千人。只要有气力,完全可以单骑突出,毕竟车师后国的士兵不会集中在一处。

车师后国士兵见关羽向他们请要食物


状态提示:第三百九十七章 车师后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