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东汉重生>第五百四十六章 韩家五虎

建安元年{公元一百九十六年},随曹操击败黄巾军。七月,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等护卫下,从长安{即后世的陕西西安西北}返回洛阳{即后世的河南洛阳东北}。

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理由是徐州还未平定,韩暹、杨奉刚刚将天子迎到洛阳,往北连结张杨,暂时还不能控制他们。

荀彧很少随军出征,而是“居中持重“,曹操虽然在外征战,但军国之事都由荀彧调度筹划。曹操问荀彧“荀攸{荀彧侄}、钟繇“。

荀彧善于举荐人才,起初举荐了戏志才,戏志才死后又举荐了郭嘉。此外,还举荐了陈群、杜畿、司马懿等人,都是当时名士,只有严象和韦康后来因为失败丧命。

自曹操迎奉汉献帝后,引起了袁绍的不满。时袁绍雄居北方。曹操则东忧吕布,南拒张绣。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曹操南征张绣,大败而归。袁绍则更加骄矜溢,写信给曹操,辞语骄慢。曹操阅后大怒,诸将都说是作战不利的原故。

钟繇因此问荀彧,荀彧说:“以曹公的明智,一定既往不咎,还有什么好忧虑的。“见到曹操后,曹操将袁绍书信让荀彧观看,说:“现在准备讨伐不义,但力量无法与之匹敌,该怎么办?“

当时,荀攸为曹操谋主,荀彧与荀攸分主内外,都是地位显贵。荀彧将所赐之物皆散给族人和朋友,家无余财。曹操还将安阳公主许荀彧长子荀恽为妻。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河东叛乱,曹操让荀彧举荐贤才,荀彧曰:“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曹操遂让杜畿为河东太守。杜畿到任后,平定叛乱,广施仁政,在任十六年,政绩获誉天下第一。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

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

同年,曹操征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

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即后世的安徽寿县},不久忧虑而死{关于荀彧的死,史书上还有这样的说法:当时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尽},时年五十岁。

谥号敬侯。其子荀恽嗣,后官至虎贲中郎将。次年,曹操进封魏公。

咸熙二年{265年},追赠荀彧为太尉。

荀彧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他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敬称为“荀令君“。他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

战术方面,他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荀彧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这就是上一世,荀彧的一声,公孙续对荀彧还是十分敬佩的,也许忠义之士都是值得让人尊敬的,但是,不是自己的人才,就是自己的敌人,公孙续还是分清轻重的。

而这一次,公孙续的目的就是来偷袭武威郡的,公孙续的上策自然是给曹操来一个釜底抽薪,攻占下令,消灭曹操。

但是,曹操也不是一般的人,他还有荀彧,荀攸和程昱等人才,更是几万大军在西凉,所以,公孙续退而求其次,也好在武威给曹操弄出什么动静来,从而迫使曹操不得不退兵。

现在,既然出了羌族的事情,公孙续又意外的救了羌族的公主刘莹,还有贾诩和羌族的关系,更让公孙续就更加的便于行事了。

而羌豹所说的韩家五虎,应该就是韩德一家五口,韩德,华夏小说三国之中的人物,不见于历史记载。据小说描述,他是魏西凉大将,随夏侯楙抵御蜀国进攻,被赵云所斩。

德生四子皆在凤鸣山之战丧命。

韩瑛韩德次子,为赵云所擒。韩琼韩德四子,为赵云所杀。

却说夏侯楙在长安聚集诸路军马。时有西凉大将韩德,善使开山大斧,有万夫不当之勇,引西羌诸路兵八万到来;见了夏侯楙,楙重赏之,就遣为先锋。德有四子,皆精通武艺,弓马过人:长子韩瑛,次子韩瑶,三子韩琼,四子韩琪。韩德带四子并西羌兵八万,取路至凤鸣山,正遇蜀兵。两阵对圆。

韩德出马,四子列于两边。德厉声骂曰:“反国之贼,安敢犯吾境界!“赵云大怒,挺枪纵马,单搦韩德交战。长子韩瑛,跃马来迎;战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死于马下。次子韩瑶见之,纵马挥刀来战。赵云施逞旧日虎威,抖擞精神迎战。

瑶抵敌不住。三子韩琼,急挺方天戟骤马前来夹攻。云全然不惧,枪法不乱。四子韩琪,见二兄战云不下,也纵马抡两口日月刀而来,围住赵云。云在中央独战三将。少时,韩琪中枪落马,韩阵中偏将急出救去。云拖枪便走。


状态提示:第五百四十六章 韩家五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