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鉴宝人生》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多建议,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楚琛的解释有理有据,再加上以往的经历,因此,大家都认为楚琛的判断应该是正确的。
这时,赵齐瑞说道:“不过这幅作品怎么没有纪年?这又怎么能够判断它是金农什么时候创作的呢?”
“这就不太清楚了。”
楚琛摇了摇头,接着说道:“不过,创作的时间从画风上应该能够判断出来。金农晚年的时候,竹画的风格中加进了许多收敛,而且还曾作双勾竹,用笔沉着,可谓兼有铁线描之筋骨、莼菜条之变化,这些都不是寻常画师可以做到的。”
“但从这幅画作比较狂放的风格,以及用笔等方面来看,应该是金农开始竹画早期所作,和后面成熟期的作品相比,肯定稍有不如。但从这幅画中,也可以看出金农创作风格的改变,以这点来说,这幅作品还是很难得的。”
“哦!”赵齐瑞听了这话,眼睛一亮,有些兴奋的说道:“阿琛,那你觉得会不会因为这一点,让其他人误判了,以为这是金农找人代笔的作品?”
楚琛微微一愣,想了想说道:“不能说没有吧,但以这幅画的水平来看,这样的机率应该不大。”
赵齐瑞嘿嘿一笑:“只要有机会就行,说不定被咱们捡了便宜呢。”
“有机会的话,当然还是要争取了。”楚琛笑着点了点头。
前文说过,书画作品之中。除了石涛和金农的作品之外,其它都不是名家之作,不过现在时间虽然已经不早,但吃晚饭又太早,于是大家就把其它作品也都欣赏一遍。
不过。当楚琛看到一幅陈卓的《夏山高隐图》时,不禁一怔。
陈卓为清代画家,字中立,晚号纯痴老人。他擅长画青绿山水,喜作青绿设色,兼工花鸟、人物。其山水画工细镇密。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入微,设色清丽淡雅,令人心旷神怡。花鸟画设色艳丽,画风属金陵画派体系。
要说陈卓的画作也是可圈可点的。但凭楚琛的经验判断,这幅作品无论是用笔还是意境方面,根本不是陈卓应有的风格,也不是他的水平能够达到的。
想一这里,楚琛就起了兴趣,凑上前仔细研究起来。
此画描绘的是崇山密林,岭峻壑深;山庄隐于溪边,亭榭有曲径可通;泉瀑出自幽谷。奇峰矗立云表。另外,此画的落款就只有两个字“中立”。
看到这里时,楚琛脑中灵光一闪。他马上就明白,这根本就是鉴定的专家不知什么原因张冠李戴了,要知道,古代画家之中,可不就只有陈卓字“中立”,还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画家也是这个字。他就是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的范宽。
范宽生卒年月不详,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北宋山水画家。生活于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因为他性情宽厚,不拘成礼,时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
范宽善画山水,师从荆浩、李成,但能推陈出新,别成一家。他重视写生,常居山林之间,危从终日,早晚观察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景色,虽然月份有时记不清,但也不曾停止。也正是如此,才把他造就成了山水画大师。
他画山石落笔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笔触(被后人称为雨点皴),画出岩石的形貌质感。画上的大山巍然矗立,浑厚壮观,具有压顶逼人的气势,可谓气魄雄伟,境界浩莽。
北宋后期画家王诜将李成与范宽的山水画相比较,喻为“一文一武”,说明范宽的山水形象与李成的烟林情旷、气象萧疏的情调体貌相反,而别具风格。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中,也认为“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座外”。
像楚琛眼前的这幅作品,用笔雄劲而浑厚,笔力鼎健,境界高华雄远。用墨则具有浓厚的墨韵,厚实而滋润,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不过这幅画作有一个特点,就是某些山石的用墨过多,粗一看有些土石不分的模样,势虽雄杰,然而深暗如暮夜晦暝。可能,正是由于这一点,才让那位鉴定的专家,判断上出了差错。
但楚琛觉得除非那位专家对范宽不了解,不然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一点正是范宽晚年时的风格,而且还被米芾评为“晚年用墨太多,土石不分”。
对于米芾的评论,楚琛觉得稍稍有欠公正,因为自然界之中土石不分的现象并不罕见,范宽很有可能是对景写生而来;再则画风随年龄而改变,晚年更加醇厚,也属常情;三则晚年视力退化所致,但就像黄宾虹那样,反而别有意趣。
范宽善用雨点皴和积墨法,以造成如在夜里行山的感觉般沉郁效果,衬托出山势的险峻硬朗,米芾认为范宽用墨过浓,黄土和石头分不清楚是其缺点,但是这是范宽独有的风格,也是鉴定范宽作品真伪的重要依据。
就以眼前这幅画来说,以用笔和表现出来的意境等方面,楚琛基本可以肯定,这幅画就是范宽所作,而异能给出的结果也正是如此。
范宽的作品,居然会被认为是清代画家陈卓所作,楚琛想想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他马上就开始激动起来,这可是一个捡漏的机会,他怎么可以错过?
看到楚琛在一幅清代不太知名的画家作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