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鉴宝人生>第七百零六章 落花诗册(续)

因为一部人们杜撰出来的唐伯虎点秋香,使得唐寅成了现在妇孺皆知的明代著名画家和才子,而他流传下来的书画作品也历来为世所重。

不过嘛,唐伯虎既然这么出名,赝品当然也不少,再加上现如今真迹又大部分进入公家的博物馆,流传于社会的真品甚为罕见,可谓凤毛麟角。

因此,大家对眼前的这本册页相当的重视,观察的也都非常细致,足足过了一个小时,大家才把这本册页里里外外的看了个遍。

等大家回过神来,楚琛就笑着问道:“各位前辈,你们觉得这本册页怎么样?”

几位老人先是对视了一眼,朱大富先开口道:“老安,咱们这几个中间,就数你对书画研究的最透彻,你先谈下你的看法,如何?”

“行,那我就先说一下我的浅见。”

安功士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我认为,这幅册页应该是真迹,其创作时间,很可能晚于苏市博物馆、辽省博物馆和米国所收藏的版本。”

《落花诗册》现如今一共有四个版本,其中只有国家美术馆中所收藏的版本,有明确的纪年,为唐寅病故的前一年所作,其他三个版本,都没有署年。但经过研究,除了辽版还有些不确定外,另外两版本应该都是在和诗的那几年之间完成的。

“怎么说?”乔庆泰插话问道。

“我先说说为什么我认为这本册页会是真迹。”

安功士说道:“首先一点,大家想必应该都知道落花诗的由来吧?”

大家全都点头,表示知道。

唐寅一生酷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写了不少桃花诗。其代表作正是《落花诗册》。

唐寅的落花诗为和作。和诗的时间为明弘治十七年春,也就是唐寅三十四岁左右的时候。当时。沈周撰写落花诗七律十首,除唐寅外,文徵明、徐祯卿等皆有和诗。

史载唐寅的和作为七律三十首。再加上他后来的创作,据统计。一共有一百多首《落花诗》,而那段时间,正是他陷入科场舞弊案之后的那几年。

安功士接着说道:“正是因为如此,这些桃花诗中,才充斥着唐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情绪。而眼前这本册页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那种郁闷不得志的情绪,也正符合当时唐伯虎的境况。这种意境,我觉得仿者或者作伪者是很难体现出来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发现大家同样也没有意见,才又接着说道:“咱们接着说一。唐寅的书法不及绘画、诗文出名,但天分也极高。他的书风不离赵孟俯的影子,故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评议:‘伯虎书入吴兴堂庙,差薄弱耳。’”

“其实,唐寅的书法与绘画一样,均注意广涉诸家、融会贯通,面貌也很多样,只是享年不永。尚未达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之境界。依据文献记载和存世作品,他曾泛学赵孟頫、李邕、颜真卿、米芾各家。并在不同时期呈不同侧重,从而形成不断变化的阶段面貌……”

一般认为,唐寅的书风变化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30岁以前,他居住家乡苏州,与同年龄的文徵明交善,甚受文氏影响,故两人书画均很接近,唐寅20余岁所绘《黄茅渚小景图卷》),湖石、平坡、树丛均极似文氏细笔;书法亦俱从赵孟俯入手。均结体端丽,用笔秀润。唐寅的《高人深隐图》上款字,就极似文徵明。

第二时期是30岁至36岁。唐寅科场被黜,妻子离异,法上追唐人,力求规范,尤宗尚颜真卿的楷书,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

而第二个时期的代表之作,就是他所写的《落花诗册》。

第三时期是37岁至45岁,这时的唐寅正值壮年,此时的他生活自得,创作也达到顶峰……

第四时期是46岁至54岁去世,已属唐寅晚年,自45岁从江西宁王处装疯逃回,他进一步看透了世事,思想更加消沉,行为也更颓放,书法亦变为率意……

仔细说了唐寅的书风,安功士又接着说道:“而这本《落花诗册》的书风,从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等等特点,可以明显的看出,它正是书写于唐寅书法第二期。”

听到这里,孟义先就有些不同的看法,他说道:“但我觉得,这本册页上的用用笔,明明有娟秀流转味道,我觉得应该算得上是三期了吧?”

安功士点了点头:“你要说三期到也可以,但我觉得二期的风格还是要浓重一些,还是算作二期比较好一点。至于这本册页写作的时间,应该是他36岁以后,书风即将发生改变的那个时候。”

此时,季浩良开口问道:“那为什么说,这个册页的版本完成的时间,应该晚于博物馆收藏的那三个版本呢?”

安功士微微一笑道:“一个原因是基于刚才说的书风的变化,第二个则是因为,这个版本为三十六开版,上面一共写有三十二首落花诗,除开十三首为原集落花诗作外,十四首为补遗之作。”

“而其他五首,则是苏市和米国收藏的那两个版本上的补遗之作,从唐寅的习惯来看,基本可以断定,这个版本应该是晚于那两个版本的。而辽省博物馆的那个版本,我比较倾向于杨仁恺先生的判断,应该是和诗那年所作……”


状态提示:第七百零六章 落花诗册(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