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黄顺来到前线,目的只有一个,亲自收揽姜维为我所用。现在,情况有变,黄顺不得不做好常驻的准备。
王平是汉中军的主帅,如何排兵布阵,如何指挥打仗,当然还是要仰仗王平。但黄顺地位在那里,有黄顺在这里,这里最高的决策者当然是黄顺。对这一点,黄顺根本不需谦虚,事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所以,为了理顺指挥体系,免得出现令出多门,自讨失败的情况,黄顺决定先对王平交代清楚,虽然黄顺来了,王平不再是这里的最高决策者,但如何指挥打仗,还是要王平扛大梁,也就是说,以前该怎么样,以后还是怎么样。黄顺只会在自己认为不妥的情况下,出言建议。当然,以黄顺的身份,他的建议,分量之重可知,王平不可能不重视。所以,黄顺也就没说自己的建议有什么权威性,只是说,自己的建议,由王平定夺,但最终的决定权,仍然在王平。
说穿了,如果有一件事,黄顺与王平的意见相左,那就以王平的意见为准。当然,除了招降姜维这件事。
王平显然没想到黄顺会如此安排,当然极力谦虚推脱,黄顺哪有时间搞那些虚套路,直接如此下命令,让王平必须执行。王平这才无奈的接受。
接着,黄顺便告诉王平,司马懿已经带兵出发,很快就要来到。司马懿不比寻常将领,必须加十万分小心才行。
王平也知司马懿的厉害,当即向黄顺表态:“要是小侯爷让我击败司马懿,夺取长安,我自认不行。但小侯爷让我拖住司马懿,让其不得离开。我保证完成任务。何况,不是还有小侯爷的玄甲军在后面给我撑腰吗?真到了关键时候,我就申请小侯爷的玄甲军出动呗。”
黄顺说道:“不错!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司马懿心里明白,只要我的玄甲军一日不出现在战场之上,就表示,我们与他对抗,仍然保有余力,他就摸不准我们的实力的边缘到底在哪,他就不敢贸然离开。
什么时候我的玄甲军上了战场,就表示我们这边也开始拼命了。凭司马懿的能耐,一定能够大致估算出我们的实力到底几何。如果他认为即使不是他亲自临阵指挥也能对付的了我们,那我们的此次出兵就是失败。”
王平郑重点头。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王平了解黄顺是个很好相处的人,并没有官场那些老油子的套路,说话只说三分,藏七分,一切让你自己去费脑筋猜。
于是,王平便问出自己一直以来的疑惑:“小侯爷,我们为什么要把司马懿牵制在这里呢?兵法上,既然是牵制,就要有主攻方向才对。现在进攻关中的只剩下我们一路,小侯爷还是力主牵制。我就想不明白,我们在这里牵制了司马懿,我们的主攻方向在哪里?”
黄顺敲了王平的额头一下,启发道:“谁说进攻一定就是刀兵相见呢。司马懿的厉害,绝不是体现在战场上。战场上的司马懿,我有十成十的把握能够击败他。司马懿的厉害,在于他的手腕狠毒,谋略深远,让人防不胜防。为了防止在另一处战场与司马懿斗智斗勇,我只好出此下策,把司马懿拘束在关中战场,相当于以我所长,制其所短。这么说,你能明白吗?”
王平听得半知半解,但还是点头道:“我有些明白了,小侯爷下的是一盘大棋。汉中、关中,只是棋盘上的边角罢了。我不过棋盘上的一个棋子,眼光所及,只能看到汉中、关中。我只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
黄顺嘉许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显然是做到了这一点。放心大胆地对阵司马懿,我在这里给你做后盾。即使有所失利,也不要灰心,看看我们的脚下,是我们在进攻关中,而不是关中进攻我们汉中。与曹真进攻汉中相比较,我们已经赢了很大一截了。”
王平哈哈大笑:“对这一点,我很知足。同时我也清楚,如果没有小侯爷的飞艇助阵,我们的进展不会如此顺利。”
黄顺听说王平提起飞艇,想起一事,说道:“司马懿已经在败在飞艇手上一次。以司马懿的能力,一定能想出对付飞艇的好办法。飞艇暂时是不能用了。不过,我还有其他的手段,还可以让那个司马懿开开眼界。就看他司马懿有没有那个本事,过你这一关了。”
王平知道大敌要来,全力以赴的投入了战前部署,各县县城都不够坚固高大,根本不顶用,用来储备军需还可以,用作抵御司马懿的堡垒就欠缺的很。王平便相度地形,选中了三处地形险要处,开始大兴土木,兴建土石结构的砦子。
三座军砦的彼此联系,则用坚固的石墙相连,石墙两米多高,之上可以跑马跑车,便于三座军砦之间互通互援。
这是个大工程,王平不但发动了十几个县的百姓参与,还让大部分蜀兵也参与其中。目的只有一个,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说。
黄顺对王平的这一决定,没有表态。不得不说,不同的人指挥风格就是不同。要是黄顺,就绝不会想到这样的“笨办法”,太劳民伤财了。但不得不说,这个笨法子对付司马懿,确实管用。
站在司马懿的角度上考虑,黄顺还真是有些棘手,要破解王平的这一防御体系,除了硬攻,还真是办法不多。
而且,这里多山,山上石头和木材都多得是,正好方便王平就地取材。
工程进展到十几天上,这天早晨,王平来找黄顺,说是斥候探到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