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争功四
朱厚煌在下面思索之间,上面的唇枪舌剑也告一段落了。
这大臣都是一等一的聪明人,自然知道世间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放进别人的脑袋里。所以他们之间的争辩,从来不是为了说服对方。因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从孔子开始,儒生都知道,批判的武器不如武器的批判,所以就用孔子诛少正卯。他们一边说要要求别人不以言罪他,一边要讲究诛心论罪。
杨廷和与王琼都是意志坚定之人,想说服对方,还不如一把刀杀了对方痛快,但是他们之间的争论,从来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而是为了说服旁边的人,就是正德。
两人说到僵局,就众口一词,说道:“请陛下圣断。”
正德早已习惯了这样的争执,论到他下定论的时候了,他缓缓的说道:“刘守绪虽然有功,但并不是首功,着有司安置。”
王琼身为吏部天官,正德所谓的有司,就是王琼。他说道:“臣遵旨,不知道安边伯许泰如何安排?”
这是一个小小的话术,正德只要顺势说了安边伯的赏赐,王琼就能顺势将许泰定为首功。
“陛下,如今天下多事,国家需要将才,而王阳明就是难的的将才,请陛下不要因为小事,让大将离心。”杨廷和急忙说道。
“将才。”这个词让正德听来很奇怪。
这么多天正德也熟悉了王阳明。他当然知道,王阳明是文武双全,不过在儒学上的造诣远远在其将略之上。一般情况形容王阳明,有儒家宗师之类,但是从来没有什么将才的称呼。
正德不是笨蛋,他略略一想,就明白了杨廷和的暗示。
将王阳明封爵,那么文官绝对不会让王阳明有太大的前途,王阳明只要有爵位在身,什大学士,王阳明统统没份了,这一辈子就在地方上混吧。
这样的报复,让正德心里一阵痛快。他还有一点小心思,他想将王阳明拉到自己身边,只有让王阳明走投无路,才能拉到自己身边,成为彻彻底底的帝党。
总之,正德对于能打仗的人,总是高看一眼,而且正德决定重重赏赐王阳明。虽然爵位对王阳明的前途有碍。但是大明朝的爵位也是好东西,能世代相传与国同休。王阳明的得失如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正德说道:“王阳明擒宜春王,破南昌城,迫宁王撤军,擒宁王。lùn_gōng当为第一。以朕的意思,当封伯。名有司商议。”
王琼咬着牙,死死的看着杨廷和,固然如果没有正德在场,王琼就想与杨廷和来个全武行。
不要以为明朝的文官都很文明,其实在朝廷上弄全武行也不是没有先例的。
正德决议已下,王琼再怎么不情愿,也得从命,他说道:“是。”他知道,这简简单单一句话,他的世侄,王阳明的仕途就到定了。
正德说道:“既然首功以定,下面的就让吏部lùn_gōng行赏吧。”
“是。”王琼说道。
首功之事处理完了,杨廷和猛然出列说道:“赏功罚过,圣王之理也。如今功劳已赏,当罚过,陛下已明将宁王明正典刑,但是宁王暴起发难,纠结数万之众,如今在南昌有俘虏数万之多,当如何处置?还请陛下圣裁。”
正德相当熟练的反问说道:“杨先生,有何建议吗?”
很多少时候,下面的人请正德圣裁,并不是他们不懂得怎么办,恰恰相反,他们都早有有了腹案,不过是一个礼仪上的请示而已。
正德当初就是不明白,每次别人请他圣裁,他都认知思考,绞尽脑汁。但是最后他弄出来的解决方案,都不如请他圣裁的人弄的,甚至他出了解决方案之后,下面的人都要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让正德改变注意。这样彼此都累。
所以正德干脆谁提出问题,他就问谁。
果然,杨廷和立即说道:“臣请按照国朝旧例,将附逆之人打为贱籍。”
朱厚煌有一点不明白,贱籍是怎么一回事。却听许泰出列说道:“臣有奏。”
正德饶有兴趣的看着许泰,因为许泰并不像王阳明,王阳明是文武双全,甚至王阳明的将略不过他才能的一小部分了。而许泰除却打仗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什么才能,从来不在打仗之外的事情上,多说话,也算是一种自知之明。
所以正德看见他突然说话,很是奇怪,说道:“说吧。”
许泰说道:“臣以为将数万青壮打如贱籍,当有数十万人成为贱民,从此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不如死,恐有伤陛下仁德。以臣所见,不如流放海外。远窜他方。”
听到最后八个字,朱厚煌心中忍不住跳跃。有着几十万人丁,足以将整个东雍填满了。几十万人,对于大明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东雍来说,就是东雍立国的根基了。
朱厚煌怎么会不在乎啊。
而在坐各位没有一个是傻子,在听到流放海外之事,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向了朱厚煌,他们立即明白了这是朱厚煌的意思,虽然不知道朱厚煌怎么请动许泰帮他说话,但是这不是重点。这些大臣都很明白,人口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之前所谓的雍国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但是此刻将这些人都发配到雍国之后,不出数载之后,东雍就是一个真正的国家了。
其中的影响如何,需要细细思量。
杨廷和先反应过来,他心中暗道:“雍王不习儒家,偏爱征伐,如果东雍贫弱,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