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对策二
“该如何才能调动安南兵力?”朱厚煌皱起眉头。
东雍方面一直对安南是又用又防。
安南体量其实比东雍两府强得多了。所以到安南的物产,给了东雍很大的帮助,放着安南这么多人丁,怎么多财力不去运用,那才是傻子,但是又要防,防安南反客为主。毕竟的安南的人口,财力,物力,都在东雍两府之上,也就是雍王南迁之后,特别是奴隶政策公布之后,东雍的国力迅速增长,才让雍国的国力,渐渐超过安南的摸样。
当然这里面,也有东雍持续从安南抽血的缘故。
自从嘉靖登基之后。大明移民从合法变成了非法,从大规模移民,成为私底下的小动作,大明移民也从正德年间最多的时候,一年数十万,到了每年不过三两万,甚至还在持续减少之中,因为官府的限制,所有移民的人都来自沿海省份,特别是福建。
但福建再怎么移民,也支撑不住,十年如一日的移民,东雍的移民有接近一半,都是来自福建的。所以福建赤贫阶层,几乎都跑海去了,甚至福建民间,也将移民东雍视作平常之事。
所以,想要开辟另外的移民,就是应有之事了。
东雍另外的移民地,就是安南。
东雍先是官方引导,比如说,安南各营驻扎各地,允许携带家属,到了各地之后,让家属依附军营开垦良田。并将良田分给家属。即便是军队再调走,军队家属,也舍不得走了,因为舍不得自己家的田地。毕竟安南很有中华文明的基因,就是视地如命。
这样那样的官府手段,从安南调出人来,还有私底下,有安南百姓也想移民,甚至这几次吏试,也有安南士人应试,成为了东雍官员的一部分。
虽然没有明面上的引导,但是私下里什么办法都有。
如此一来,东雍才费力深入控制安南。但是如果将安南全力动员起来,被东雍压制住的安南世家,定然会兴盛起来,那时候对雍国来说,却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殿下。汉高祖为何能得天下?”杨慎问道。
朱厚煌说道:“愿闻其详?”
论汉高之所以得天下的论断实在太多了,朱厚煌也不知道杨慎要说的是那一点。
杨慎说道:“汉高将天下尽分功臣,自己所得不过原秦之地而已,天下人皆是为自己而打天下,而不是为汉高打天下的,故能竭尽肝胆,勠力同心。而项羽得功臣而不赏,失天下之心,安南固然重要,但安南岂能比得上中原,殿下愿得中国,为何还留恋区区安南之地,臣请命郑绥为安南相,令起组建二十万安南军,北上广西,牵制两广。”
朱厚煌吃惊道:“你是要孤放弃安南?”
郑绥是什么人?是安南清化世家的代表人物,虽然在东雍内部任职,但是一直没有得到信任,如今担任占城相,与占城王已经占城内部的贵族斗法好几年,让占城渐渐的纳入东雍的体系之中,而郑绥回到安南,简直是龙入大海,简直是不能复制了。
郑绥回到安南,可以说朱厚煌从两次安南战争,得到的安南内部的影响力,几乎都被放弃,朱厚煌数年之功,毁于一旦。
与朱厚煌之前的所有政策都是背道而驰。让朱厚煌如何不吃惊。
“是。”杨慎说道:“臣不仅仅劝殿下放弃安南,还请殿下放弃南洋,殿下只有能入主北京,荣登九五,要什么没有。就连当初成祖为了得到朵颜三卫的支持,放弃了大宁一带边城,撤里关外数百里。与中国相比,南洋荒芜之地,简直是不值一提。请殿下,让西金洲与佛郎机人,罢爪哇之战。抽掉各地兵力,竭力北上。靖难之事,不成则死,殿下也没有其他选择。”
朱厚煌藏在袖口之中的拳头,死死的握紧了,噼里啪啦的骨节之声爆响。他心中恼怒之极,恨不得立即向杨慎饱以老拳。
简直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东雍在南洋的存在,是朱厚煌十年之功,如今全部都要放弃,朱厚煌如何肯?如果朱厚煌在重生这几十年,就是为了当一任大明皇帝吗?
不,不是。
朱厚煌为什么动摇,为什么犹豫是否要起兵靖难,就是因为朱厚煌再权衡未来的功业。
他只要能将南洋一地,留在中华文化圈之中,在功业之上,不下于任何大明皇帝,但是另一方面,他也在想,他如果是大明皇帝,他能做的事情可以更多,所以朱厚煌这才犹豫。
但是他绝对不能容易放弃南洋。
就好像成祖为了靖难,放弃了边防,直接将北方的边防线收缩到长城。这也是成祖一生最大的污点,特别是后人分析明亡的时候,都从地理上说北京缺乏纵深。
其实北京并不是缺乏纵深,至少在太祖时期,有大宁城,等一系列塞外的边城,支撑起来的防线,北京是有足够的纵深的。至少都源于成祖时期的放弃。
这也是后世论断,成祖不如太祖的支撑之一。
朱厚煌将南洋视为自己的毕生功业,他宁可不靖难,也不会放弃南洋的。
但是朱厚煌也知道,杨慎很讨厌,但是杨慎的意见,绝非是他自己的意见,而是很多文官的意见,他即便是重重的责罚杨慎也没有用。
朱厚煌看了一眼吴明,却见吴明依旧鼻观眼,眼观心,朱厚煌心中狠狠不已,暗道:“吴明不是枢密之才。”
杨慎的意见,简直是放弃整个雍军十年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