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总算是将那些来闹事的人给压下去了,让控鹤监的人把那些寻事的全部给带走。这里又让人给统计了损失,闹了半宿。
第二天上午,方正就此事去了一趟崇庆宫向太后说明。
李微知道后无比的气愤:“这才多久就出医闹呢?将闹事的,还有出问题的大夫统统控制住。另外无辜被烧伤、烧死的病患也要注意做好安抚工作,回头如何划分责任我可都交给方大人了。”
想他方正堂堂太医院的一把手,皇帝跟前的首席御医,如今却被派去处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觉得很是无奈。
医学馆的地址已经选好了,下面的人还画了房屋的草图上来让李微过目,李微给提供了一次修改意见,让增加了医学生的住所,加设了食堂。
在李微看来,增强大夫的队伍是当务之急,医学生求学不仅食宿全免,还比照廪生那样的规矩每月每人给增补两升大米。两升米对于殷实人家来说不值一提,但对于贫苦人家却是莫大的吸引力。
医学馆还没建成,但招生的告示已经贴了出去,加上门槛并不高,识字即可。所以前来询问报名的人一天天的多了起来。太医院的官员忙着一一登记。人数越来越多,怕是超出了医学馆的容纳。只好又出台后续的相关条件,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学生,需要太医院的官员一步步才筛选。
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角逐,最终定下了三十人的名额。
下面的官员拟好了名单呈给了方正,方正又将名单给了李微过目。
李微倒是认真看了,又问道:“招收的这些人普遍来自哪里?”
方正如实答道:“近郊一些农家子弟,还有药铺的学徒,远的也有从山西闻讯赶来的。年纪最小的一个十一岁,最大的一个五十四岁。”
李微听罢道:“倒还好,只是人数有些少。”
方正立马说:“才建成,怎样运作还得摸索,这么一批人员已经足够了。”
李微才点头道:“培养技术人才干系重大,希望方大人尽心尽力,早日让医学馆走上正轨。”
这是大齐的第一座医学馆,按照李微的计划,以后至少每个郡也要增设一座。京城还要建设一座全国最顶尖的医学馆,除了培养人才以外,最重要的是研究各种疑难杂症,大齐的医疗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光是发展医疗这一项,陆采苹帮她细算过了就需要一笔庞大的财力支出。这笔钱从哪里出,光靠每年裁剪官员和嫔妃们的薪俸是远远不够的,再有官员也要养活家人,嫔妃们也有自己的开销,不能削减得太过。
“现在财政支出占大头的是军费吧?”
“是。”陆采苹答道,她抬眼看向了坐在上面的太后,暗道太后难道真有魄力能拿军队动刀子?这个险也冒得太大了一些。如今朝中的那些权势滔天,威震一方的将军们哪一个是好惹的。
李微盯着手中的五彩捧寿的茶盖看,看着入了神,思绪万千,良久之后才抬头道:“传我的旨意下去,明日未正,请内阁的大臣们到南书房议事。”
庞大的军队能拖垮一个王朝,不仅如此还能生出别的事。伏光还年幼,要亲政大概还得十来年,可就是十来年后,伏光也只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资历尚浅的他很容易被人给架空。
酉正之时伏光来崇庆宫向李微请安。这些日子来的治疗和恢复,伏光的腿已经没有大碍了,也不需要借助拐杖。曾经受伤的腿会偶尔有不适,但走路已经没多大的问题了。
李微拉着伏光道:“知道你今天要过来,我让小厨房特意备了你喜欢的蘑菇馅儿的蒸饺。”
伏光微笑着致谢:“多谢母后费心。”
“费什么心,知道你爱吃,我不过吩咐一句,做这些东西的是厨房里的人,我又没动手。今天去射箭没有?”
伏光点点头,李微欣慰的说:“好孩子,你受累了。”
自从伏光每日去校场练习骑射,他的身体看着结实了不少,加上蹿上来的个头,与李微站在一起,个子已经到李微的肩头,再有几年,就会长成一个男子汉了。
要是皇后姐姐还在,看着她儿子长得这样好,想来也很欣慰吧。
淑嘉和李行一道过来了,彼此见了礼。伏光便找淑嘉说话去了。
李行出去帮忙招呼晚饭。
伏光是皇帝,皇帝吃饭也有一套繁琐的规矩,不能明显的表现出对哪道菜的喜好,只要伸筷超过三下,那道菜就会被侍膳的太监给撤下,那道菜在将来也不会出现在饭桌上。所以伏光不喜欢在含元殿吃饭,更喜欢在崇庆宫陪着他母后。也只有母后清楚他爱吃些什么东西,暗暗记下来让人去准备。
蒸饺上来的时候,伏光接连吃了四个,其他的菜也吃了不少。还多吃了半碗饭。伏光还想再吃时被李微劝住了。
“皇儿,这里已经晚了,吃太多一会儿不好睡。”
伏光只好作罢,这顿晚膳他已经吃得很满意了。
用过了晚饭,李微便把明日召集内阁在南书房议事的事告诉了伏光,并和他说:“皇儿也抽空过来一趟吧,多听听,多学学,对皇儿很有好处。”
“是,母后。”
内阁平时有什么会议那些老狐狸很少请皇帝过去听会,都是商量好了再和摄政王通个气就做了决定。那些老狐狸们很少将小皇帝放在眼里。
第二天午饭后,李微免去了午休,稍微的收拾了一番,并让采苹跟随一道去南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