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回乡做食神>第十三章,儿时的记忆

又是一天到来,林扬以前是喜欢睡懒觉的,不知道是换了环境还是什么原因,除非没休息好,他起床竟然早的他自己都害怕。

羊汤不能常喝,就是有大魔王存在也不行,嘴里味蕾会受伤害,一个吃货讲究的是花样繁多,天天吃某种东西,那能叫合格吃货?

昨天傍晚厨房已经可以算是初步完工,就等着一些不紧要的收尾,水箱今天也能使用,剩下的就是林扬自己按照工作习惯来安排了,等过两天下水也完活儿,那才算彻底欧克!

还有瑕疵,却不影响林扬给自己做一顿尜尜汤。

现在人们嫌麻烦,很少在家里做这玩意儿了,就是去饭店里,几乎会做的厨师也没几个,只有特别传统的村里才有。

当然,也有改良,以前是纯玉米面,现在讲究的要做两面的,玉米面和白面各做一半,还要搭配各种小海鲜,叫海鲜尜尜汤。

林扬要做的就是最传统的。

葱花炝锅,不等锅开,就要把和好的玉米面攥出形状,两头尖中间鼓,挨个往锅里放,若锅开了,会把尜尜冲散,那就没法吃了。

出锅前,撒上盐,点上几滴香油,就着小咸菜,那味道妥妥的让人忍不住。

林扬吃得美美的,舔了舔嘴唇,稍有惋惜,家里没有小虾皮,要是有虾皮炝锅,味道会更完美,啧啧!

饭后抽一袋,虽说不健康,林扬明知却难戒掉,还是没事到临头,人的天性就这揍性,知道但心存侥幸。

老宅改造很快就能完工,接下来就是招揽生意的事儿,如何做?林扬心里还真是没多少谱儿,他的主意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最近几天,他也在不停的观察,九哥说的忒在理儿,没人浪得难受跑前苏这个村里来。

回来这么多天,他是一个所谓的游客都没瞧见。

树林那边儿就开了一回火,听说还是镇里领导们过来,吃的工作餐。

打广告?

先不说没钱,就是有,林扬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吹这个牛逼,广告的核心就是疲劳轰炸,让你潜意识里记住这个品牌什么的,等你真的需要时,很多时候不知道选择哪一个,广告的效用才真正体现。

林扬不会办这么二傻子的事儿。

找合作方?

也不大靠谱儿,旅行社真没有开这种业务的,全是就近出来散心的,谁碎催的还找个旅行社添堵?

这农家乐,还就是需要口口相传,慢慢大家知道有特色了,才能有客源。

哎呀,没有个契机啥的,前苏村这个地儿费劲。

林扬待了一会儿,想起家里没什么菜了,就冲着那工头喊,“老田,你们跟这儿先干着,我去村里走一趟。”

田工头摇了下手说,“放心,我盯着就行。”

滨城交很密,有一条乡村公路穿村而过,前苏整个村子就被一分为二。

就在村委会不远处是村里最大的商店,以前叫供销社,现在已经被承包改了名字叫超市,几乎大多数日用品都能买到,因为习惯了,村民们还是叫它供销社,当然,其他摆摊的也都在门口两边。

林扬对这里的记忆都是甜美的,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从没有零花钱一说,但也有偶尔,老妈赏下几毛钱,林扬肯定会一溜烟儿跑到供销社这里,有个常年摆摊的,买上几块豆根糖。

豆根糖虽然被称做糖,其实不太甜,它主要是由黄豆面加上红糖做成的,别看卖相一般,其实很香甜,别有一种风味在。

多年过去,那个摊子已经不在,林扬看了一眼,时间过的真快啊,自己也长大了。

在这里卖东西的大都是本村的人,并不是每一家都种菜什么的,到工厂里打工的人也很多。

有需求就是市场。

林扬一路上遇到了不少认识的,打招呼的时候,他能感觉到那异样眼神儿,真是怪哉。

拣着新鲜的菜挑了几样,村里跟城里比,除了新鲜外,还有就是便宜,价格几乎要差上一大半儿。

更重要的是,都是知根知底的,农药几乎很少用,因为拿出来卖的和人家自己吃的都出自一块儿地,健康正在成为人们追求的主流。

林扬打算回去的时候,一眼搭上了个小摊子,卖的东西实在不起眼儿,却勾起了他对儿时的又一个念想。

说啥今天得吃一顿。

草虾,不便宜,主要近些年来少了,能碰上极不容易,这玩意儿还有个很高大上的学名,叫中华小长臂虾。

关于草虾的吃法各地繁多,在林扬记忆力无法磨去的就一种,炸着吃。

炸虾之前,先和面烙饼,面要先醒一会儿,可惜没有驴油,不然烙出的饼会格外香,那饼软软的,什么菜没有单撕着吃都香香的。

赵刚这货办事儿实在让人挑不出不是来,锅盆什么的全置办好了。

有这好东西不招呼一声显得自己不厚道,林扬抽空给那货打了个电话,看他有没有口服。

很显然,那胖子没有。

“不行,你算是欠我一顿啊!”因为知道林大厨子手艺过分的好,赵刚好不惋惜。

面糊是炸虾的关键,粘稠不好拿捏,技术潮的可能最后弄一洗澡盆都没成。

这里林杨有个窍门,用筷子挑起面糊,能慢慢的下滴,那就正好,一定要和好面糊再加盐,否则不好控制咸淡。

北方主要是以豆油为主,比超市那种精包装,村里油坊味道其实更好,不过在某些所谓的专家嘴里,这种油老不健康了,简直跟毒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儿时的记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