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灵异仙魔录>第169章 一百六十九章息壤

一百六十九章息壤

回到别墅我跟朱雀前辈大致说了一下眼下的情况,朱雀前辈沉默了一会儿才对我说:“或许只有传说中的息壤才能够救活神树了,看彤彤的情况,她最多只能撑到明天早上,留给你们的时间不多了,你们一定要在明天天亮以前找到息壤,并把息壤带到神树哪里。”

息壤是我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能够自己生长,永不减少的神奇土壤,息壤以鲧和大禹父子二人靠它治理洪水而出名,那神化了的息壤到底是什么呢?

就客观上而言息壤不过是普通的泥土而已,大禹最终能够治水成功靠的并不是神奇的息壤,而是靠着科学的方法,大禹采用的围堵和疏通双结合的方式来治理洪水才是他成功的关键。

当然主观上来讲息壤的来历有很多,有的说法是息壤是女娲炼石补天时没有用完的五彩神石的石泥所化,有的说法是息壤乃是仙界的仙土,因为长期被仙灵之气所滋养所以才具有了灵性,而我觉得息壤从天地初开之时就已经存在了,它之所以有无限的生命力是因为天地初开之时,大地上有一部分泥土被混沌之气所笼罩,之后混沌之气机缘巧合下被泥土吸收从而形成了息壤,混沌之气乃是万气之祖,乃是天地间出现的第一股气息,这也就解释了息壤为何有那么强大的生命力,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能够救活神树的话,或许只有息壤了。

息壤的两大功用大禹只不过用了其中一个可有可无的功用罢了,息壤最大的能力就是让生灵再次获得生机,也可以称得上是“复活”,息壤虽然是泥土,但是从五行元素来上说,息壤应该被划分为木属性,因为在自然界只有木属性才具有强大的生命之力,有很多人都想要去得到息壤,其中不排除有很多帝王,可是息壤却随着大禹的死去而消失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有人说息壤已经被人带回了天界,也有人说息壤被大禹带入了自己的墓中,还有人说息壤在治水之后已经失去了神效变成了普通的泥土,想到这里我心里不由一紧。

我追问道:“前辈,你可知道去哪里能够找到息壤吗?”

这次回答我的不是朱雀前辈而是青龙前辈,他说:“根据古籍的相关记载,息壤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就是大禹的墓中,传说中大禹的儿子启动用了夏朝举国的财力为大禹修建了一座古墓,并且为了能够让大禹复活,启还命人把一小块息壤放进了大禹的棺椁之中,根据我多年来对存世的古籍中的分析,我判断这个传说应该有九成几率是真的,不过还有几个地方也有可能存在息壤的踪迹,安全起见,我看你还是多找些人去分头寻找吧。”

青龙前辈所说的地方共有四处,一处是大禹古墓,一处是夏启古墓,另外一处是荆州古城,还有一处就是夏桀古墓,由于历史久远,除了荆州古城以外其他三个地方的具体地点都只有大致的地理位置,到了地方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寻找。

为了尽快找到息壤我找来了茅师兄和天麟来帮忙,本来我是还想去把大师兄和二师兄也叫来帮忙,可是水涵却自告奋勇站出来说:“明阳大哥剩下的最后一个地方就交给我和四位师兄师姐吧。”

我看了看青龙前辈,青龙前辈点了点头然后对水涵说道:“丫头,此去一定要小心。”水涵点头示意道:“涵儿明白。”

在我的要求下水涵他们五个一起前去荆州古城,这是目前已知的具有明确位置的地方,危险性也是最小,天麟要去的是夏桀古墓,茅师兄和我分别去夏启和大禹古墓,出发前我特意嘱咐他们如果找到息壤直接前去终南山即可,神树所在的地方有我留下的法力气息,很容易就能找到。

我们出发时已经是下午了,我们四组八人分别朝着自己的目的地飞去,因为我和茅师兄要去的地方间隔不远所以便一道走了,看着天麟和水涵他们远去的身影,我又回头看了看别墅的方向,眼里充满了悲伤,茅师兄叹了一口气安慰我说:“明阳,你也别太担心了,彤彤吉人自有天象一定会逢凶化吉的,你现在要做的是振作啊,彤彤如果看到你现在这样也会很心疼的。”是啊彤彤需要我,我怎么能一蹶不振在这里倒下呢?

皱了皱眉头,我的脸色又恢复了平静,和茅师兄化作两道流光消失在天际。

夏朝的国都阳城就位于我的家乡,大禹和夏启的古墓所在地肯定也在国都阳城附近,我和茅师兄在半路就分开了,看着青龙前辈给的地图我最终在一处山谷中停了下来,这处山谷看起来有些熟悉,细想之下我突然想了起来,这不就是五年前我和青龙大哥等人追踪弑天宗消失的那个山谷吗?那时我差点就命丧此地,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果不是这次因为息壤再次来到此地,我几乎都要忘记这个地方了。

让我意外的是此地的庚金之气经历过五年却并没有按照当初所预言的逐渐衰减,相反比起五年前这里的庚金之气更加浓郁了,看到这一幕我突然心中狂喜,如果说当时的万物土不是导致此地庚金之气的“元凶”的话,那么此地肯定还有其他别的灵宝存在,联想到青龙前辈所给的地图,我瞬间就确定此地有九成几率就是息壤的埋藏的地方,一想到这里我眼睛里非常激动,顾不上大白天什么的直接把几个放羊的附近村民用法力移到了山谷入口处,并且随手在山谷入口处布置了


状态提示:第169章 一百六十九章息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