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玄幻奇幻>崇祯十三年>第七十五章 饥馑之城(八)
于天下”

李崇文本意是证明世子仁义,不曾想引出刘小姐这般高论,只好连忙否认道“我可没说过,那是你瞎猜的世喻兄可要为我作证”

那刘小姐站起身来,向男人一样在大堂里背着手摇头晃脑道“耕战,此国事之大也既耕且战,此帝王之基业也我昵说得对吧”

有这个男人婆赖在这儿搅局,李崇文说不下去了,只好匆匆结束了对郭世喻的招揽。他对好友道“有义兄你知道吧,过去对小弟也是多有帮衬。如今有义兄也入了世子府,与世子和国平兄前往雅州组建护商队去了,等他们回来,你可再向他们打听一二。兄之田产,小弟这里可代为耕种,不过我们亲兄弟明算帐,年底我要收六成王府一成辛苦费,庄户五成汗水钱。”

没人种地,郭世喻只好自寻台阶。他硬着颈项道“大不了你把田皮拿去好了我郭家在仁寿总共不到一千亩地,管你收几成,就是你全拿去,我也饿不死但自甘投献,绝非士人所为”

李崇文笑了笑,拉着郭世喻道“好了,我们先不说这些。世喻兄远来是客,我这儿没啥可招待,正巧昨晚拉粮废了一匹马,我们一起把它吃了如何”

这倒对了郭世喻的胃口。他拍手笑道“好啊,马肉我还没吃过。我家有个厨子,烤的腌狗腿特别香”

刘小姐非常不满于李崇文安排她下厨,但实在想不出拒绝的理由,只好把任务转交给小兰,自己回房梳洗去了。小兰连死马在哪儿都不知道,又只好上街去找吕三帮忙

第二天一早,难民们望眼欲穿的分田分地终于拉开了帷幕。按照刘小姐拟定的章程,难民们的分田分地与王庄的重建和改建结合在一起进行。

县衙档案中共有耕地大约二十八万亩注一,其中已经认定为无主田地的大约十五万亩。这中间六成以上是旱田或者坡地,只有河流附近有些水田。此外,仁寿县的山林、水塘、荒地极多,但因没有档案,无法精确统计。李崇文等人估计,起码也有三十多万亩。

李崇文把这些土地重新分成了六大王庄,原有的五个王庄合成了两个。辖区也有了调整,县城附近王府控制的田地全部包括在这两个王庄里面。

县城的北方、东北方、东方、南方和西方,分别毗邻双流县、简州、资阳县、井研县和眉州的五个方向,增设了五大王庄。大庄子下边再分设数个小庄子。

为了加快王庄重建速度,章程规定大庄的庄头就驻在乡镇上,小庄子就驻在村上。没被流贼焚尽的庄子,也可以重建居住。尤庄主虽然有些阿谀,但见识多,能力强,肯做事,并且年富力强,于是李崇文安排他当了自己主管农事的副手;县城附近的两个王庄由李庄主和魏老二管理;周围的五个庄主等待世子派来的太监担任。

小庄子的头领则由庄户自己推选,五年重选一次,反正李崇文也没有多余的干部。

至于吕三,李崇文让他担任了县里护城队的头,实际上就是县衙三班皂、壮、快三班的老大。

主簿、典吏、六房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差事则让刘小姐一人身兼了。当然,她可以在难民中找些读书认字的人来帮她。

定下了王庄的建制辖区,再根据辖区内的田地数量,确定王庄的庄户数量。每名没田的庄户,无论男女老幼,统一按照水田五亩、旱田六亩,水塘二十亩,林地五十亩的标准分配。半林半田的,以水田、旱田、水塘和林地的相应比例折算。租子一律五成。如此,至少可以安置难民六万人。

投献的田土大约两万亩。带田投献的庄户,他们自己的田产不动,只交一成投献。田土不足标准或者位置不好的,也可以向王庄申请增补或置换。

荒地不分配,由庄户们自行开垦,一人限垦十亩,代垦不限。新垦田地两年不起租。田地撂荒两年以上的,王庄一律强制收回。

田骨、田皮买卖、租赁及女子嫁人田地如何处置等问题暂时搁置,请示世子后再行公布。

李崇文虽然老实,但也不乏心眼。分地时,他将自己亲自带来的几百草标,全部安置在县城附近的两个王庄。这些人都是外地流民,既是王府庄奴,也是护商队的家属。将他们和原来的老庄户混编分布在县城周围,一旦有事,可以迅速撤进城里。这样一来,他们安全,县城也会更安全。至于其他本县难民,暂时留居城里帮着做事。他们要等到王府的粮食和庄头到来,才能按照以前的居住地域,重返各自的王庄。

难民们欢呼着分田分地之时,几十上百条粮船已经满载粮食向仁寿开来。它们从灌县、郫县等都江堰灌区所属的十一个州县分别起运,沿着岷江的内江和外江顺流而下,经过彭山县江口镇之后,汇成了一股。他们的目的地,便是眉州城外的岷江东岸码头。

眉州城外的岷江东岸码头,距离仁寿县城的陆路行程,仅仅只有八十余里。但在这条路上,横亘着险峻的龙泉山脉。

注一明代四川的山林荒地很多。在旱作庄稼大规模推广之前,四川很难说是一个农业大省。

根据四川省土地统计数据,仁寿县在二十一世纪的耕地面积约为九万公顷,折合为135万亩,多年稳居四川第一农业大县。鉴于没有查到仁寿县县志,考虑到仁寿县是个开发很早的农业大县,响木拍脑袋估计出以上数据。


状态提示:第七十五章 饥馑之城(八)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