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网络游戏>鉴宝秘术>第三九零三章 铜镜上的摩羯

“那这个时候的摩羯到底是什么形象啊?”

刘金宝好奇地问道。??????一看书

张天元解释道:“长有双翅的鲤鱼,这是魏晋时摩羯鱼的造型。

此后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根据《洛神赋》所作的传世名画《洛神赋图》图中对‘摩羯’的形象更是有具体直观的呈现。

在北魏的石窟中也发现有摩羯纹饰;北周莫高窟窟的西王母(帝释天妃),图中有卷鼻巨齿、双翅鱼尾的鱼形摩羯。

后来在佛教盛行的唐代和此后的辽代,摩羯融入龙首的特征,摩羯纹饰的应用更为普遍。”

“原来摩羯并非单纯的外国货啊,算得上是中西结合了?”

李云璐插了一句笑道。

张天元点了点头,继续道:“作为装饰题材,摩羯在石椁、金银器、陶瓷器上都有表现,辽三彩陶器中还有摩羯形壶。

宋代瓷器上的摩羯纹有作主题纹饰出现的,也有作辅助纹饰,与水波、莲荷、荷叶等组成带状纹,以衬托婴戏主题纹饰。且多见于耀州窑瓷器。

其往往装饰在青瓷碗的内壁,头上长角,长鼻上卷,鱼体鱼尾的鱼形摩羯;或在碗心的莲池中盘旋,或在碗壁的碧波中对游。”

“师父,那摩羯的形象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改变的呢?”

刘金宝又问。

“这个问题问得好。”

张天元笑了笑道:“事实上从辽代开始,摩羯的翅与鳍变得小而贴身,整体造型与现实鱼类更为接近。壹看书?c?

在这一时期,摩羯开始以实物造型的方式出现,这点可以从出土器物来一窥究竟。

比如在蒙元出土的辽三彩壶、哲里木盟库伦旗五号墓出土的白釉摩羯形水盂等。

摩羯纹发展到南宋时期,‘去本源化’的程度越加的显著,头部已无印度摩羯那长鼻上卷、鼻下两卷须、口大张、獠牙外露、长舌的特点。

这一时期中国化的鱼形摩羯形象在瓷器中应用广泛,如耀州窑中较多见。

摩羯纹发展到金朝,明显受汉文化影响较多。

金代铜镜中以摩羯纹为装饰题材的很多见,在金镜中,中国式鱼龙长着臃肿的身体,身上长有强有力的翅膀,一般与海水纹相结合。

这时期,虚构的摩羯纹饰,推陈出新,变得更加流行。

佛教文化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影响深远,这可以从金代摩羯纹的变化和运用中‘窥见一斑’。

西夏时期,大概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摩羯造型与印度、中亚地区的摩羯像头部还非常接近,但是鼻子的长度有所缩短,头部隐约能看到中原龙的形态,身体部分仍保留鱼身的形态。

如敦煌莫高窟彩绘壁画,年代大约属西夏时期,彩绘中的摩羯长着像龙一样的大长头、尖耳、鱼身,胸鳍宽大像翅膀一样,有尾。

到宋以后,‘鱼龙合体的中国版摩羯形象与原生的印度版怪兽摩羯形象己经逐渐完成了更替。’此外,摩羯原本与龙无关,但是传入中国后,其形象逐渐‘龙’化。

在帝都故宫博物院及宝岛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均有鱼龙形佩饰。

正是符合这种形象的图案。”

“摩羯跟龙怎么就能掺和到一块呢?

为什么不是凤凰或者别的东西呢?”

刘金宝这家伙,一旦问起问题来,就完全打不住了。

张天元回答道:“这个其实也容易理解。

因为摩羯在印度就被认为是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因此它随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水中之神鱼和龙融合也就顺其自然了。

隋唐时汉化的魔羯造像保留了印度摩羯的长鼻上卷的特征,从中还可以依稀看到印度摩羯的身影。

辽金以后,那个标志其来源的长鼻子也逐渐变短,并慢慢消失,这时龙头鲤鱼身的中国摩羯已经完全成型。

根据观察,我们很容易发现摩羯纹在这一时期的演变规律。”

事实上,张天元曾经也研究过摩羯这种虚构的生物。

唐朝早期的摩羯和印度及中亚地区的摩羯一样没有翅膀,从唐代中期始,金银器上才出现了有翅膀的摩羯纹饰及摩羯造像。

例如:在陕州所出土的摩羯纹四曲金长杯就出现了有翅膀的摩羯纹。

还有就是这时摩羯的头顶上开始出现分叉角,可以说此时摩羯的形象与早期传入我国的摩羯造型相比更为丰满。

可以说这种长出龙角、鱼身、双鳍翅的摩羯造像已经被中国文化整合,并被中华民族重新理解,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

可以说,摩羯中国化的基本形象在唐朝时期已经基本形成。

明清两朝,摩羯造像与摩羯纹饰都已很少见到。

从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的几件明清时期饰有摩羯纹的器物来看,其形象的变化使之与印度原生摩羯形象的差距已经特别明显了。

虽然还保存着“龙首、鱼身、双翼模式”的摩羯基本造型形象,但是与历史上的摩羯已相去甚远了。

在宋代的许多梅瓶上,饰有“鱼龙”纹饰,在明代发展变化成一种叫做“应龙”的形象。

该造型是当时最具明代特色的海兽造型。

至清代,摩羯造像渐趋消亡,典籍文献中对摩羯也甚少记载了。

摩羯纹在传入初期与中国化后呈现着迥然不同的风格。

刚传入时,与印度本土风格差别不大,摩羯纹样式的变化,不仅仅是一种装饰风格的改变,这种改变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的变


状态提示:第三九零三章 铜镜上的摩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