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永远是相对的。
在此之前,无论考生是以何种方式获得名额,本身公平与否,既然他们走进宣文殿,任真就会创造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遴选出相对更优秀的学子,为北唐效力。
评判优劣的标准,是一份份空白待填的文试卷子,摆放在无数条文案上。在足够宽敞的宣文殿里,文案之间的距离都很均匀,拿捏精准,恰好为目力所不能及,让考生无法偷窥他人答案。
从高处望去,文案整齐,卷白如雪,这副画面很美观。
如果留意观察,还会发现一处细微的区别。偏近中央的两排桌案中间,那条走廊的间隔明显很大,将整个考场分成两片区域,左区稍小,右区更大。
这是礼部官员特意布置的。不止如此,两区文案上的试卷也截然不同。虽然考的都是儒家经典学问,以四书五经为主,但跟右区试卷相比,左区的题目难度明显偏小,更侧重于基础知识。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今年革新朝试制度,推行文武合试,鼓励天下士子文武双修,全面发展。左区的简单测评,是为重在参加武试的考生们准备的。
只有在文试达标的前提下,武试成绩才会有效。相应地,明天武试时,也会有专门为文试考生准备的测评。
悠扬钟声响起,千名考生按秩序站成几列,鱼贯而入,在左右两区文案前落座,纷纷润笔研墨,清心凝神,开始做考前准备。
任真穿过中央走廊,来到正堂之上,面对考场众人,居中而坐。
按往年文试规矩,其实主考官不必亲自坐镇,只是例行走个过场,挂上座师的名头,便去殿后静室里品茗养神。具体的监考工作,当然由下属们去处理。
如此安排,绝不止是为了清闲。
能当主考官的名儒,都是老奸巨猾,他们离开考场,出现作弊犯科的行为,也是让下属们纵容包庇。万一出了茬子,日后追究责任时,他们并不在场,最多只是担驭下不严的罪名,无关痛痒。
儒家学问里,中庸二字,便是为官精髓。这些老狐狸浸淫官场浑水,早揣摩得炉火纯青,哪能轻易湿鞋。
但任真不同,无视了属下的好心建议,执意坐在这里,亲自负责监考。他不会湿鞋,也不怕湿鞋。
这次主考,他脑海里想着的,只有公平,公平,还他妈的是公平。
有他的三只眼全程盯着,绝不给任何人留下作弊的空隙。他要保证选拔公平,带着一批最优秀的精英才俊赶赴战场。
见他态度坚决,那些下属都暗暗叫苦,情知自己收取贿赂后的许诺,看来都无法兑现了。
第二道钟声响起,答题开始。
考生们开始翻卷,沙沙纸声响起,如细雨坠地,似春蚕食桑。除此之外,大殿里再无别的声音,气氛莫名凝重。
有的人面带笑容,胸有成竹,笔走龙蛇,显然答题非常顺利,都是先前研习过的知识点;
有的人则凝眉沉思,一上来就遇到难题,表情有些苦恼;
还有人额头渗出汗珠,提笔的手瑟瑟发抖,到此时还没平复紧张情绪;
……
考生姿态迥异,如同佛庙里的诸罗汉,各显众生相。
寂静之中,任真凝视着这些考生,心里感慨着,世事难料,命运总是无法预知。
如果当初没去西陵,就遇不到董仲舒;遇不到董仲舒,就当不上小先生;当不上小先生,此时就会坐在对面,跟其他人一样奋笔疾书,还在为在朝中立足而绞尽脑汁。
不同的选择,通往不同的人生。
“如果让我来应试,又会是怎样的光景……”
想到这点,他嘴角微挑,目光落在某处考场角落里。
有个名叫任真的考生,正在那里埋头答题。
他的替身也来了。
就在他神情恍惚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名考生起身,拿着试卷迎面走过来。他要提前交卷!
这人弄出声响,惊动了所有考生。大家都抬头注视着他,目光充满惊愕。
要知道,此时才开考不久,多数人刚读完第一道题,都还没来得及作答,这人就神速交卷,分明是要弃考。
众目睽睽下,这人走到任真面前,将一张空白的答卷递给他。
任真眼眸微眯,抬头打量着面前这青年,有些诧异。
刚才没进考场时,他就已留意到此人。一方面是因为,此人高大魁梧,衣服却很破旧,脚穿草鞋,喜欢蹲在地上,从外貌装扮看,极像是种田的庄稼汉子。
更重要的一点是,此人虽未刻意绽放修为,但隐隐透出一股粗犷浓烈的气息,宛如火炉在无声燃烧,这令任真无法忽视他的存在。
任真没想到,文试一开场,此人就做出反常的举动。
莫非他真是个农夫,胸中没有半点墨水?
任真这样想着,视线扫过试卷左侧,瞥见上面写着一个蹩脚难认的名字——牧野。
“看你的座次,应该是为武试而来。但是,按照本次朝试的规则,你如果弃考文试,那么,即使武试成绩再优秀,你也无法进入殿试。所以,你要考虑清楚,是否还要弃考?”
听到任真的规劝,牧野不禁挠头,浓密凌乱的眉毛皱起,毫不掩饰懊恼之情,苦着脸嘟囔道:“啊?规则啥时候改了啊?你们咋说改就改……”
他的口音很古怪,听不出是何方人士,再加上那股淳朴嗓音,以及憨厚的表情,莫名有些滑稽。
任真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