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落地一把AK47>第580章 亲自前往接应荀攸 到达阳武城之中(两章合一)
的运用,肯定没有他们娴熟。因为他们才刚刚成立不久,而以前的四大战队已经经历了许多次战争,这是经验。

这时郭嘉问道:“擎帝是否出动战车”

擎苍却说道:“不不不不出动战车。此行是秘密行动,出动战车,这不明摆着告诉敌人我们来了吗为了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我们采用最原始的方式行进,就是骑马。”

虽然在速度上会有些缓慢,但至少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众人也并不再说什么,只是由着擎苍。

擎苍接着又说道:“此行我们出发一定要保好秘密,不可让别人知道我已经出了华夏国。”

对于上次他出征袁绍的事情。所带来的教训他记忆犹新,这种情况一定要再次避免。不能让它重蹈覆辙。所以这一次他带着100人出城,也要秘密中进行。

擎苍又吩咐说:“你们要好好的。做好华夏国内的工作不可有误。”

这是他的交代。从很早之前开始,他已经逐渐放权给底下的人,一些小事都可以经由底下的人处理,相对大一点的事情则是由参谋长去处理。而在大到国家层面的事情,则由他出面解决。可以说他这个帝王当然是十分的称心如意。并不像其他历代帝王,一般天天有处理不完的公事。十分繁琐。

随着荀攸的加入会使得他的工作变得更加便利,更加轻松。

擎苍这次要离开可能是好些天的时间,他离开之后的这段时间内,一切要如照常进行。

郭嘉道:“这一点擎帝请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的管理整个华夏国,一定会好好发展。”

“你们办事我放心。但是有一点要值得注意的是,各大军长此时正在外面征讨。我们已经占据北方数十个城池。这些城池周边的县城,都要好好的安抚。并且鼓励人民生产。

农业方面我就不多说了,我们拥有极为强大的农业力量,就算是冬天也能种菜。

我要说的是对于其他城池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你们要好好处理,不能有半点纰漏,否则一旦引起民愤,我华夏国治理起来,只会平添麻烦”

凡事都做在前面较好。这是擎苍的经验所谈。

众人应是之后,不再说什么。

擎苍让大家退去,他们便去忙碌各自的事情。

擎苍带着荀彧直接前往准备。这一次接应荀攸势在必行。

华夏军团的效率十分之高,仅仅过了半个多小时时间,那100人已经完全准备好。并且等待擎苍检阅。

擎苍从内心中是相信张郃的选择,所以也没再说太多,便带着那100人从南门出发。这一次他的出发就像常规出行一般,加上他们经过一些乔装打扮,没有人认出是他们。

且说擎苍带着100元精兵,乔装打扮成商人模样。前往司马懿之领土官渡。因为荀彧与荀攸两人已经约定好在官渡会面。

他要做的是带领100人等,保护好他们的安全。其余的。也没什么可担忧的。此时司司马懿已经挥军南下,相比之下他所占据的官渡会稍显宽松。因为不是许都这种重要的地方。但同时也是不可小觑,因为实力就摆在那里。

擎苍最近被繁琐公事所忙。这一次正好趁着去接应荀攸的时光,好好放松一下心情。

一行人等拉着一些细软之物前往官渡而去。

这一百来人大概走了数天时间。

这段时间内擎苍和华夏城,依然通过电报联系,通过他们听取一些重要汇报。这段时间司马懿并没有太多的情报。相反的刘备与孙权两人组成的战力。打的孙翊是节节败退。

还有据消息所称。那司马懿已经到东吴边境。不日将发动进攻。

同时来自华夏城的消息称,司马懿之所以要攻下东吴和蜀国。那是因为南方地区有许多山峰,树林供他躲避。这些东西将正作为他领土的天然屏障。易守难攻。若是打起游击战。那么对于攻方而言,那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情。

所以司马懿宁愿自己后方中空,也要挥军南下。况且,他也打听到了华夏团的短板所在,此时正在蓄势待发加紧恢复之中,短时间之内不会对他们造成一丝影响。可以说司马懿想得十分之多,这正符合了他的性格,谨慎和精明。

不过如此对于擎苍而言,也算是一件好事吧。等同于最后保要收服司马懿这一支军队,不必分神于刘备或孙权,这算是一件大好事。

有人说道:“擎帝,现在我们已经到阳城范围之内,请吩咐怎么做”

他们于现在终于走到距离官渡六十公里外的阳武城。

此时他们正在城外等待,等待擎苍的命令。

擎苍看了看天空,此时已经接近黄昏。

于是说道:“我们先在阳城内休息一晚,明天清晨便前往官渡。”

因为晚了赶路多有不便,而且特别是晚上赶路容易碰到盘查,现在他们所在的地方是晋国的领土,可不能胡来,从这里的环境看来,守卫也算森严,只是没有特别的盘查他们百人,因为他们看起来就像是一支商队,也没啥好查的。

“是”

“还有,入城别叫我擎帝,叫我张苍就好以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是”

同时擎苍又看了看荀彧,问道:“荀参谋,身体可还好”

这一路赶路,让荀彧感染了一些风寒。但是问题不大,擎苍也拿出了医疗箱,找出了一些药给他吃了。

“仅是风寒,也不是什么大碍,吃了擎帝


状态提示:第580章 亲自前往接应荀攸 到达阳武城之中(两章合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