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该妇女并不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营东市的,这件事立刻引起的警方的注意。在发现此事的十二个小时内,警方查到了该妇女的落脚点。
最让警方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该地区刚刚上报了两期儿童丢失案。在他们搜寻该妇女的时候,她已经乘坐火车离开了营东市。
在火车即将离开营东市的时候,警方联系了铁路运营部门,把她留在了营东市辖区内。从火车上把她带回了警局,并开始对他进行突击审讯。
营东市有人贩子的传闻越来越邪乎,很多人都不敢让自己的孩子单独出门了。不少人跟单位请假,非要亲自接孩子上下学不可。
他们现在连父母都不放心了,生怕他们的父母被人贩子给忽悠了。营东市突然出现了这样一幅场景,上到初高中生,小到小学和幼儿园。孩子们上学全都由家长陪同,有的甚至还不是一位家长。
李修缘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毕竟这件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如果警方想要平息这件事的话,就必须要把那伙人贩子一网打尽。
媒体一直在跟踪报道那件事,六岁女童溺水而亡那件案子有了进展。被警方控制的那名妇女已经交代,那名女童是她在营东市一个农村骗来的。
本来她是打算带女童交给其他人,然后带离营东市的。但是她没有想到,那女童竟然会偷偷溜走。而且还专找人多的地方,试图逃脱她的控制。她在生态游览区找了很久,最后才知道女童竟然溺水而亡了。
不管怎么说,女童都是被那名妇女带出来的。女童溺水而亡,她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还有一点,那便是要尽快联系上女童的家人。
根据那名妇女提供的线索,警方马上派人前去寻找女童的家人。而更让人震惊的新闻便由此引发,警方最终没能找到女童的家人。
他们根据那名妇女提供的线索,把那附近的几个村子全都转了一遍,基本是挨家挨户询问的。并且还是由村干部领着去的,七八个村子全都问了一遍,竟然没人丢失一个女童。
那名妇女可以百分之百肯定,那名女童的家就在那里。警方后续又派了第二波人,同样没有找到女童的家人。
当李修缘看的这条新闻的时候,他已经在营东市火车站了,车票都已经买好了,他下一站打算去风筝之都。
可当他仔细阅读过这片报道以后,李修缘办理了退票手续,而后离开营东市火车站,去了那名妇女带走女童的地方。
他有一个还不成熟的猜测,但却是当下最合理的一种猜测。如果没有人家丢失女童,人们多半都会以为是那名妇女说谎。或者说女童的家根本不在那里,她去那里不过是跟家人一起走亲戚。
但是在李修缘看来,那名妇女说的百分之九十是真话。女童应该就在那里,只不过她的身份有点儿特殊罢了。
女童一直被放在殡仪馆,接下来该怎么做必须由她的家人来做决定。她的遭遇已经够可怜了,难不成还要让她这样一直待在殡仪馆里么。
李修缘找到了那篇报道里的村子,一进村就先打听村干部的家,然后便见到了那个村的村长。李修缘只说自己是从外地来的,想要问问村子里都有什么特产,想要在本地购买一些特产带回去。
一听是要来购买土特产,老村长对李修缘的态度好了不少。在跟老村长的交谈中,他得知了村里有一家吃着低保的家庭。据说他们家以前过得不错,可后来因为家中亲人遭遇变故,赔了对方一大笔钱。
最后又患上了治不好的病,落下病根常年吃药,所以就变成现在这样了。老村长无意间说漏了嘴,李修缘却装作什么都没听到。
见到这家人的时候,李修缘看到了不少小孩子的衣服。但他们家里根本就没有小孩子,只有一位老人和一位中年妇女。
李修缘逐渐肯定了心中的猜测,最终从那位卧床不起的老人口中得知了真相。中年妇女听了老人的话,去市里的殡仪馆把女童给火花了,骨灰被她装进瓶子里带了回来。
这事儿并没有惊动媒体和警方,所以这则新闻没有了后续报道。小女孩的真实身份很简单,只不过她到这里并不怎么合法。所以她出事以后这家人没敢张扬,即便是知道了小女孩的下落,他们也不敢轻易去认领。
这事儿李修缘当然不会宣扬出去,他们本就过得不容易,谁也没有权力再让他们雪上加霜了。
重新购买开往风筝之都的车票,李修缘再一次来到了营东市火车站。对于风筝之都的想象,便从火车开动那一刻正式开始了。
风筝之都自然不会是浪得虚名,只不过并不像李修缘想的那样。他以为所谓的风筝之都,就会是满城尽是风筝才对。
可到了地方他才知道,事实跟他想象的完全不同。风筝之都的确有不少放风筝的人,但绝对不像他想的那样满城尽是。
青云山,十笏园,沂山……
这里有不少自然风光,让人身临其境之时忘乎所以,不知不觉便忘记时间。
该地在历史上出过一位名人,叫刘统勋。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他这个人,不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是知道他的儿子,刘墉。
此地还出了两位现代名人,一位混迹于演艺圈,组建了一个以吃饭工具而命名的组合。一个混迹于文学圈,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夏人。
当夜幕降临之时,李修缘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