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态度要端正,真幸灾乐祸上了,脑袋肯定不保;二来,南陵叛乱,这是打仗,不是儿戏,太子之争、或者说皇位之争,那是建立在龙椅安稳之上的,孙璧要在南陵做了土皇帝,他们还在京里为了个储君之位打破头,那不是唱戏开玩笑嘛。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即便是孙祈和孙宣,此刻都是正气凌然。
对两位兄弟的关心、对孙璧的愤怒、对平叛的决心和信心,该有的姿态,一点都不缺。
徐砚端着茶盏,轻轻吹着热气,隔着氤氲的白雾,他一直在观察着几位殿下。
不得不说,这几个月的学习和培养,进步是显著的,起码,在端架子上,成效显著。
上位者需要的气度的城府,比最初时,进展颇多。
徐砚也说不好,圣上如此锻炼几个儿子,是不是一个好法子了。
夕阳西落,顾云锦坐着马车回宁国公府。
途径东街,百姓们都在议论南陵反叛,这等大事,断断不会瞒着百姓,也瞒不了。
有年纪长的,还记得先帝登基前后的事情,纷纷摇头叹气,说孙璧的父王当年忍让又谨慎,不想被推上台做个傀儡,也知自己不是治国之才,情愿在地窖里躲着避着也不肯叫那些狼子野心的家伙找着,怎么生出了孙璧这么个儿子来?
没有人知道答案。
何况,都姓孙,老子没有当皇帝的心,儿子有了,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毕竟,南陵那地方,山高皇帝远,日子长了,潇洒惯了,真的会忘了今夕何夕,忘了谁是谁了。
顾云锦闭目养神,外头的话听了七七八八,心里却有旁的想法。
孙璧不是临时起意,他必然准备良久,他没有忘了谁是谁,这次仓促起兵,怕是叫孙睿和孙禛逼的。
等马车进了宁国公府,顾云锦寻了听风来,问道:“给小公爷递消息了吗?圣上那儿要快马加鞭寻他回京。”
听风恭谨道:“一收到消息就传出去了。”
顾云锦颔首,她不担心旁的,就怕蒋慕渊也与孙璧一样,被局势所迫,仓促行事。
不得不说,顾云锦还是了解蒋慕渊的。
听风的传信抵达北地之后,蒋慕渊就看着墙面上的地图,背着手久久没有说话。
他在斟酌。
蒋慕渊回到北地之后,各处事宜也算是按部就班。
城池需要重建,兵士们也要操练,年前战死的、伤重的,留下了很多缺口,向大人依着旧例招新兵,哪怕招的都是北境出身、有些底子的汉子,这些人也还用不上。
光是操练新兵,就要费不少精力了。
好在,进展也是有的,死气沉沉的北地有了生机,残垣断壁之下,新的屋舍搭建起来,能在这个时候回到北地的,就没有哪个是娇贵人,男人们一个顶三个,女人们也是个中好手,连带着孩童们都活力充沛。
将军印还在手中,北地又素来以顾家为先,顾云宴兄弟即便年纪尚轻,也能服众,他们主抓精锐操练,为的是奇袭北狄。
蒋慕渊原想着还有几个月工夫,按部就班也不错,只抽出时间照着地图探索过几次,没有贸然深入,可南陵的消息一到,显然是不行了。
传召的驿官很快会抵达,听风调派的人手日夜兼程、拼死拼活最多也就给蒋慕渊抢出两日工夫,一旦驿官抵达,蒋慕渊再要发动奇袭,就迟了。
他们必须赶在驿官之前,驿官没寻着人,蒋慕渊后面才好跟圣上交代。
只是,顾云康还是没有消息。
顾云宴急匆匆进来,他先前在马场那儿,奇袭不能缺人,当然也不能缺了优质的军马,听话又出众的军马甚至能救下骑兵的命,惊雨刚去寻他,说了京里的状况,顾云宴便赶回来了。
“南陵郡王造反,朝廷所有的重心都会南侵,北境必然转入防守之姿,这次不能攻破北狄,之后要再兴兵北上,就难上加难。”顾云宴神色严肃,他心里也明白,那不仅仅是难,他们顾家的将军印也握不到那个时候,机会错过了,恐怕是永远错过了。
局势场面,彼此心知肚明,倒也不用再多说。
蒋慕渊指着地图道:“三舅哥还未有消息,我们等不起,前回我和六舅哥探到了这一带,从地图上,路程应当已过了大半,我打算拼一次。”
顾云宴紧抿着唇。
他当然不怕死,他的命就是北地的,他惜命,也舍得出去命。
他想打到北狄去,除了想守住顾家的将军印,同时也是想弥补顾致泽开城门对北境造成的损失,哪怕蒋慕渊告诉他们,北狄能奇袭至北地城下,顾致泽的茫然和坠入深渊,有朝中皇子在背后操纵的影子,可顾致泽做了就是做了,这个责任,顾家要背负起来。
这是顾家的债,却不是兵士们的债,战争固然有伤亡,但一旦出击,没有哪个领兵的会想打一场毫无胜算的仗。
顾云宴也不想,参与奇袭的都是精兵里的精兵,若最后的结果是迷失在荒漠里,连北狄的营帐都没找着,那他对不起这些将士,对不起北境百姓。
顾云宴的迟疑,同样也是蒋慕渊的迟疑。
如果没有这些后顾之忧,他们早就出发了,而不是坚持等顾云康回来。
只是现在,必须做一个决断。
两人一块走出了驻地,远望北城墙,顾家旗帜在风中飞扬。
蒋慕渊低声道:“我说过,这面旗立起来了,我就不会再让它倒下。”
顾云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