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狼穴终结者>第127章 贼心不死

已经抓了六次蛮王孟获,其实很多事实已经说明这人已经很刁钻顺滑,食古不化,不听教诲。

难道一直这样躲着就是有出头之日?

等你班师回蜀中,他又带着南蛮来偷偷攻打你的边境郡县。

这种队伍有什么意思?

毕竟他耍无赖,事实为小利益所驱使,从大局来看,人民打打杀杀,不能安心把劳力和智慧用去充实生产,尽搞些鸡鸣狗盗,抢夺劫掠之行经,这必然不久远,迟早系灭亡之道。

不是我怜惜这云南云贵之地的苗人,大多系性格朴实,勤劳敦厚的人民,把这里夷为平地,寸草不生,所有生灵屠杀殆尽不是不可能的事实。

但是那样作为看来简单,但是有违天道悖离人常。

可是几次放回去这孟获,他再三挑起战斗,还事实死了更多的人。

到最后,我都怀疑历史上真的诸葛孔明,是不是和我此刻一样的心情了

我没说什么,让手下人习惯性的把孟获放走。

却说此前一战后,苗军败残士兵还有千余人,大半系带伤而逃,回兵营时半路看到了又被放回来的蛮王孟获。

孟获回营后收拾这里我的残部,整理了这里的一切后,就与其它几个洞主说:“我打到如今,自己的洞府已被蜀兵占领了,我和属下也是在考虑以后如何安身?”

一个洞主说:“目前还有一国可以破蜀兵。”

其实云南,贵州之地,蜀中进兵已经占领了十之**。

孟获已经是无力回天,再打下去他就出国了。

此刻听说还有一个去处可以帮助到他,心里自然高兴,于是问:“何处可去?”

这孟获身边的洞主缓缓说:“此地西南以外数百里,有一国,名乌戈国。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不吃五谷杂粮,倒以生蛇恶兽为食。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其手下军士,俱穿藤甲。其藤生于山涧之中,盘于石壁之上,其国人采用后,浸于桐油中,半年后方取出晾晒晒干复浸,经过十余次,却才造成铠甲。铠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因此号为藤甲军。今大王可往求之。若得彼相助,擒诸葛亮如利刀破竹也。”

其实他说的乌戈国,我立刻想到了印度古国和目前的越南地区,古印度人在公元前后的数百年,也是农业不发达的地方,当地的人在雨水不济,粮食歉收时,只能抓山林溪水边,潮湿林地石头边的蟒蛇等爬行动物,甚至猎杀大象来吃肉。

这是有典籍记载的事实。

这孟获大喜,于是带人去投奔这乌戈国,去见兀突骨。

这个民族的人群都不修建茅草屋,全部居于土穴之内。

孟获入洞,把之前屡次被蜀中兵马打败的事实说了。

兀突骨说:“这个好办,我召集起本洞之兵,给你报仇。”

孟获高兴的拜谢。

其实兀突骨不会无偿的帮助他,知道他收藏了历代苗王的不少宝物,何况收复苗疆之后还有大量的领地和美女可分

于是兀突骨叫来两个领兵的团长:一名土安,一名奚泥,起三万蛮兵,一个个都是身穿藤甲,从乌戈国望东北而来。

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流,叫桃花水的地方,两岸有桃树林,历年落叶于水中,这还有个怪事,但凡时别国人饮这河水必死,但是乌戈国人饮之,倍添精神。

兀突骨兵至桃花渡口下寨,就在这河水边等候西进的蜀兵。

这前后十几天,我派出去的斥候回传,都没有看到这孟获的人影,难道这人最终感悟,跑出国,去印度当和尚了?

再说这时候,释迦摩尼都还没有出生咧,去当和尚是不是有点过早?

最后这一天,前去打探孟获消息的人回报说:“孟获请乌戈国主,引三万藤甲军,现屯于桃花渡口。孟获又在各番聚集蛮兵,准备合力一战。”

我一听,就捂着额头无语

就这孟获的才能,不当外交部长,还真是可惜了,打到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他还能纠集这样多的兵马来和我抗衡,这人很有嚼劲啊~!

于是让大军前行,直至桃花渡口下寨。

隔岸去看这对面的蛮兵,个个长相不类人形,甚是丑恶。

这人虽然有长得很丑的,但是老远囫囵着看也是个人,很少看见长成这样德行的又问这附近的原住民,都说这几天桃树叶正落,此地的河水均不可饮。

于是心里感激,为了不让士兵中毒,退军五里下寨,留魏延守寨。

这一天,乌戈国主引一队藤甲军过河来,金鼓大震。

魏延听到了带着士兵出战。

蛮兵哇呀呀的一大片,汹涌彭拜的杀来。

蜀兵连忙用弩箭射之,但是弓箭射到藤甲之上,皆不能透,俱落于地。

近身格斗,刀砍枪刺,亦不能入。

这些蛮兵还都是使的利刀钢叉,蜀兵不知道如何抵当,心里发慌、尽皆败走。

蛮兵也不追赶,全部带回。

魏延看到了也回头去看,一路追赶到桃花渡口,只见蛮兵带甲渡水而去。其兵士内有困乏者,将甲脱下,放在水面,以身坐其上而渡。

这魏延看到了很是惊讶,这都什么人这是?这水难道没有毒?他们不怕?

于是他回大寨,来向我禀明这件事。

营中专门负责联系当地人的吕凯,找了几个人问。

吕凯经过几个村民的调查后回来说:“某素闻南蛮中有一乌戈国,这头人很野蛮不开化,行为举止看来


状态提示:第127章 贼心不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