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
宋江、卢俊义等人启奏,都是张鹏飞受意的,得到批准,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宋江上前一步道:“启禀摄政王,三日前臣收到工部官员的来信,言燕京城池已经修缮完毕。”
卢俊义接着道:“启禀摄政王,昨日臣也得到消息,燕京的行宫已经建造完成。”
“此言当真?”张鹏飞的脸上,恰到好处的露出了一丝吃惊的神色。
其他朝臣听了,也是交头接耳,议论不休,显然他们对此都不太相信。毕竟在他们眼中,城墙和行宫没有个十几年是绝对修不好的。
修建城墙的难度,从孟姜女哭倒长城等一系列民间故事,就可以推测出一二。
古代的城墙难修,因为它主要是土和砖石建成的。
首先是土,要用夯打得紧固,一层一层地打,每层打到十五厘米的厚度。
一般的城墙底部厚度为四米,顶部稍窄,差不多能有三点五米的样子,高度为**米的样子。
燕京名义上是陪都,在张鹏飞的心中更是未来的首都,其规模当然不能按照一般的城墙来建,无论是高度厚度至少也要增加一倍。
光是夯土一项工程,高数丈,宽数米、周长几十里的城墙,也足够忙上几年的了,毕竟古时候可没有现代化的机械,都要依靠人力。
等土夯实了,官员就会检测,检测的方法是让人从远处投枪,只有做到了投掷的长枪插不进土里,工程才算达标。
达标了还不算完,接下来还要烧制砖头。
烧砖也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虽然城砖烧制都有固定的作坊。但作坊里的工匠可不敢因为获得了工程的承包权而马虎,因为城砖上是要刻上制造者名字的。
万一哪天发现是豆腐渣,哼哼~~古代可不是现代,只是罚钱、吊销营业执照就会了事,他们会选择把人拖出去砍了。
为了自己的项上人头考虑,烧制之工匠自然要精益求精。
砖头烧制好了,还要把巨大的城砖堆砌起来。这当中所花的人力物力可就大了,没个几年也绝对完不成。
堆砌好了还不算完,古代城墙的作用是防守,你单单把砖头往上推,那砖头和砖头之间必然有缝隙,有缝隙敌军就能利用工具,顺着缝隙爬上城墙。所以每砌好几层砖,就需要用糯米汁和石灰粘合,消除缝隙。
粘合这活虽然比较轻松,但也是一个大工程,所要花费的时日也不短。
修城墙麻烦,建造宫殿更是麻烦。首先是寻找支撑房屋的栋梁。
能做大殿栋梁的木头,一般都比较名贵,而且需要一些年头。
要得到这些木头,首先需要派人进入深山老林里寻找,其次是砍伐,然后再运出来。
深山老林虎豹豺狼、蛇虫鼠蚁遍地。这其中有多凶险,过程有多麻烦,又要花多少人力物力,真的是一言难尽。
除了木材其他问题也不少,首先作为行宫,那就要保证住的安全,所以城墙也是必须得。
而且为了防止有人挖地道进入皇宫,工人们在打地基的时候,都会铺上几层厚厚的青石板。
燕京行宫有多大,几十万平米还是有的,这需要多少青石板,又要建多大的宫墙。
其次,要烧琉璃,建宫殿专用的砖,还有其他零零总总的东西,光是材料都要凑个好几年。
历史上,明成祖朱棣为了建造故宫,光是材料就准备了十一年,建造又花了三年多,前前后后共花了十四年之久。
一个宫殿,要花这么长时间,要消耗这么多人力物力,这也是古人反对大兴土木的原因。
修城墙、造宫殿都这么麻烦,而宋江和卢俊义却说已经造好了,也怪不得这些官员不信。
不过官员不信没关系,只要张鹏飞信了就行。早在三年前,在张鹏飞的大力支持下,英雄楼那边就研制除了水泥混凝土技术,正是有了这项技术,城墙、宫殿才能修建的这么快。
燕京城池宫殿都修建好了,作为统治者,自然要过去视察一番。所以在听了两人的禀告之后,张鹏飞当即下令,前往燕京一行,并拍板一到燕京,就举行仪式,把权利还给便宜哥哥宋恒。
而在汴京到燕京的途中,他将逐步和皇帝完成权利的交割。
当张鹏飞下了这道命令后,朝臣是彻底炸锅了。
皇帝重新收回权利的仪式,文武百官能错过吗?显然不能!所以他们必然要跟着一起去燕京。
联想到只在官员间流传的,摄政王欲迁都燕京的传闻,很多人终于坐不住了。
“迁都,意味着统治中心的移动,中央对于地方约束力的下降,会彻底破坏强干弱枝的政策,轻则是藩镇割据,重则是国家分崩离析。”有人拿国家会分裂说事。
“当年安史之乱,唐明皇西逃,迁都而去,中央对地方权威下降,形成了藩镇割据的雏形;后来黄巢攻陷长安,唐皇再次西逃,则致使唐朝权威下降到了极点,没有几年,唐朝就灭亡了。”有人拿前朝旧事举例。
对于朝臣的反对,张鹏飞只是不屑一笑,并没有过多的理会。
论实力,北方军队上至将帅,下至士兵,无不以他马首是瞻。而老百姓,由于这些年生活不断改善,对他也是感恩戴德。
至于南方,他的威望虽然没北方这么大,但那里却有着师兄岳鹏举的岳家军镇守,就算南方有势力要割据,要起义,也要考虑考虑岳鹏举的存在,也要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