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汉血丹心>第三百零四章 裂石处 传千古

也许是因为大汉朝沿袭自春秋战国那个伟烈时代的缘故,朝野内外无论军中民间,尚武精神绵延成风。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就连那位汉廷太史令,虽然身为一介书生,骨子里却也深受这种风气的熏陶。在大汉帝国盛世开始的时候,曾经涌现出无数惊才绝艳的人物。他们如同一片璀璨的星辰,装点了壮丽辽阔的苍穹,令后人顶礼膜拜尊崇仰慕。那些金戈铁马开疆扩土的赫赫功绩自然不必去,只是曾经在史书中记载过的许多侠客英豪事迹,也足以令后世之辈心潮澎湃了。世间流传的元公传中,除却他那些震铄古今的丰功伟烈,据他还是一个绝世的武学高手。不过这样的事,在gu所著的中,并没有多少提及。也许在当时的人看来,相比起他在朝政、军事、经济等这些军国大事上所做出的巨大成就,个人武勇只能算是道了,略而不书,也无损于他的盛名。不过,在太史令单独为世间武者所作的中,却有几次提及元召之处,其武学造诣之深厚从中已经可见一斑了。彼时辽东海外的原真番国早已收归大汉疆域,化为四郡之地,那些地方居住的民众自然也就成了汉朝的子民,因此,记载中曾经收录名叫金永吉的武学宗师事迹,也就不值得奇怪了。就是在这个金永吉的名录中,大汉太史令打破惯例,曾经不吝笔墨的记入了一段武者决战的过程,决战的两个人,一个是金永吉,而另一个就是元召。这次发生在大汉水军东征时候的较量,对于元召来,不过是他波澜壮阔一生中的一朵浪花,而对于被称作玄刀神的金永吉来,却是他一生武学的顶点,也是他生命最后的终点……!:“……元公渡海东征,至永川口,金永吉临海邀战。永吉素称刀神,部将唯恐公有失,欲弩箭射杀之,元公阻止。遂单身而去,轻舟两叶,共饮酒一壶,简略生平,托以后事,如相交故旧。后相战,激浪潮头,翻卷碧波,刀山幻影叠涌千重,气象不似人间所有。见者无不惊骇股栗!……战至酣处,元公神威所至,刀劈云涯,石为之裂,海变色。金永吉双刀尽断,重伤,自知必死,笑言‘今日始知地大道,虽死无憾矣’!……永川口临海云涯处,名断神涯者,由此而来也。”后人从这些简单描述中,遥想当年英雄风姿,心中涌起的皆是满满热血崇拜。却不知道,在当时亲历者的眼中,却并没有感到这么轻松。自从金永吉现身,隐隐猜出他的身份后,永川口上的所有人心中又都涌起巨大的希望。在真番武者的心目中,这位玄刀神的声望是无与伦比的。虽然一人可当百万兵这样的法是胡八道,但最起码把面前汉军的锋芒阻挡住还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汉军不敢从永川口登陆,那就还有一线转机,不定王险城的援军马上就到了呢!汉军楼船上的人也是满满的胆心,所有船上的将士们都涌到甲板船舷,远远的注视着海面上的动静。公孙戎奴和张次公早已大声吩咐最骁勇善射的几十个黑鹰军劲卒严阵以待,一旦侯爷有丝毫的闪失,就马上弩箭攒射把那真番人射杀。即便是朴友南入门最久,跟了玄刀神这麽多年,他也从来没有见过师父手中的双刀同时出鞘。然而,面对着那个外表平凡的汉家少年,长短玄刀在这时的海面上,同时绽放出了光华。乌黑闪亮的两把刀隐隐透出一股神秘的力量。金永吉把全身的气机提升到极致,有一层淡淡的光晕在他身体周围流转,毕生修为达到顶点,今日一战,要么求得突破,要么身败而亡!元召虽然从外表看不出有丝毫的特别之处,但金永吉武学修为已臻化境,他早已看出对手冲深若虚、不可探知的厉害。因此,一出手就是十分的功夫,这不是普通的较量,生死也不过在一眨眼之间而已。看到金永吉玄刀一错,砍过来的是极普通的招数,却包含了千变万化的杀意,元召也不禁暗赞了一声,果然不负玄刀神的称号,只此一刀就可以知道,此人修为之高,当为他遇到的人之中最厉害的。元召手中所执的不过是一把普通的汉刀,他并不与对方的百炼宝刀硬碰,而是手腕轻翻,汉刀在毫厘之间紧紧的贴住玄刀,然后横生一股大力搅动四周,金永吉忽然感觉到好似有粘稠至极的力量把他的刀就那样缠裹住了一般,竟然有些凝滞的感觉。他心中惊喜交集,果然是高手!不枉自己如此重

视他。双方只不过刚一交手,就了解了对方的底细。不过,令玄刀神想不到的是,这一招之间,自己拿出了十分的本事,而元召只不过是试了试虚实而已。如果金永吉早就知道了这一点,不知道他会不会还有再战下去的勇气。可惜的是,他并不知道,也没有察觉到。于是,战意飙升的玄刀神长短双刀飞舞,与元召展开了大战。在旁观者眼中,这场打斗,自然是令人惊心动魄的。一青一白两个人的身影不时在海上与石涯间起落,刀风激起的海浪如一堵堵水墙,泼盖地。目瞪口呆的人们仿佛看到了一副罕见的绝世盛况。两名青瓦山庄的弟子,这个时候终于明白了师尊早些时候那些话的含义。他早就判断出对手的厉害,胜负难以预料,因此才早早的嘱托了后事。两个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神情中看到了惊恐与不知所措。几十招之后,当身在半空中的元召,瞥见米半长的那把玄刀又朝他双腿横斩过来的时候,他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对方虽称神刀,技只此尔!他不想再纠缠下去了,跑了这么远的路横渡大海过来,可


状态提示:第三百零四章 裂石处 传千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