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风平浪静的长安,因为最近这段时间传来的几个消息,而起了几许涌动的波澜。
皇帝陛下对术士出身的栾心玉给予厚重的赏赐,一时间使其身份尊贵无比。也使得原先就在宫廷中被供奉的一批仙师们随之地位更加超然,隐隐然已经以栾心玉为首,形成了一股特殊的势力。
这些人,虽然并不会参与朝政,与朝廷大臣们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因为皇帝对其重视程度,令所有人不敢轻视半分。
而且已经隐隐有风声传出,皇帝陛下听信了这位具有神仙手段的栾仙师话,正在开始准备一场巡游天下的壮举。
所有从自己的渠道了解到这件事内幕的人,无不暗自吃惊。皇帝这是要开始折腾了啊!这是在有识之士者心中,升腾起的第一个念头。
天子出巡,非同小可!不管是为了怎样的目的,必然会造成天下骚动。然而这样的话,没有人说得出口,更不会有人胆大包天到拿着这个借口去朝堂上公开劝谏。
不过也有一部分大臣,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是宣扬大汉赫赫威德,对内对外展示强劲实力的一个好机会。
汉军在西域和草原的大胜,早已经天下皆知。一大批域外的番王正在赶往来长安的路上,为的就是亲自觐见大汉天子,好表达自己的顺服交好之意。
如果能够好好的利用这次机会,让这些邻居们见识到汉朝辽阔的疆域和雄伟的山河,那么必然可以让其心中感到敬畏,彻底打消他们心中还残余的一些其他念头。
虽然皇帝出巡的消息还没有正式的确定,但在长安的酒楼茶巷之中,已经激起了很大的争论。争论者所持的观点虽然不一样,但综合起来说不外就是皇帝出巡,到底是对国家有利还是有弊而已。
这样的事,虽然看起来好像与普通民众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其实不然。日益繁荣强盛的大汉王朝,使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感受到了深深的荣誉感。尤其是因为商业流通的铺开和农业及其他产业的大力发展,在社会的层层面面每一个变化都会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这便更加加深了人们对国家概念的更深认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简单的几个字,自从由长安学院那座帝国最高学府中流传开来之后,便成为了越来越多人暗中激励自己的准则。
这样凝聚人心的手段,自然离不开朝廷的大力宣传和积极鼓励。而在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却离不开天下士子和读书人的鼓吹宣扬。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帝国才俊摇篮形象的长安学院,则走在了最前列。
如果要说起来对于国家这几年发生的一系列大事讨论最激烈的地方,既不是在含元殿上的朝堂,也不是在长安城中的酒楼,而恰恰就是发生在这座成立还没有几年时间的长安学院之中。
在学习各种知识之余,对时政要事展开讨论和评价,在长安学院的教学中,已经成了一种惯例和风气。这座学院当初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储备国家将来所需的各类人才而设。所以,不管在这里发出怎样的议论,都言谈无忌,说者无罪。
作为首任学院大祭酒的董仲舒非常满意这样的气氛。以天下儒者学宗身份主持学院的各项事务以来,他兢兢业业一日不敢懈怠,为的就是不辜负皇帝的信任,更加不可辜负了那个年轻人为此付出的巨大心血。
不管是汉朝在西域和草原的战争,还是各种对外交往,都是以往学院中拿来讨论的内容。在各种各样的观点碰撞中,学院中一些年轻人的锋芒已经渐渐的显露,而这正是董仲舒想要达到的效果。
不过这一次,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在不久之后发生的一场巨大风波,其最初的发源,就是从学院内部一场普通的讨论开始的。
夏日午后,一场雷雨刚过,虽然到处树木青翠欲滴,不过燥热之意却并没有消退多少。就是在这样的寻常日子里,有轻微的争辩声音开始逐渐显得不同。
“……其实认真说起来,陛下就算是出巡,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想必朝廷上的各位大臣们,也不会有人反对的。至今为止,还并没有人发出一句反驳的声音,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下午没有教授来授课,学院的某间教舍里,有人正以不以为然的口气,轻松的说着最近开始传扬在长安内外的消息。
说话的是个公
子模样,脸上有些傲慢。他的身边聚集了好几个人,明显以他为首。听到他的话后,纷纷出声附和,表示赞同。
“这话没有错。当今天子,富有四海,在自己的土地上四处走走,原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真是可笑,刚刚还听人议论说是皇帝出巡,势必会惊扰民生,造成极大的不便……说这样话的人真是愚昧之极!”
“就是!就是……不过,韦公子,这件事最终还没有确定,你可有确实消息?”
被称作韦公子的人,名叫韦丰。虽然自身也有些才华,但之所以在他们这圈人中有着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他老爹的关系。
皇帝刘彻对于重要位置上的臣子素来要求极高,而这其中,对于执行他意志极为关键的大汉廷尉,更是要用起来得心应手。
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很不好干啊!不仅要善于察言观色了解皇帝内心所想,而且还要在关键时候能够自觉充当“背锅侠”的角色。就在不久之前,因为在一件小事上不合皇帝心意,原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