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大汉帝国雄风录>牧守辽东第九节 长白山下

经过数天的跋涉,卫青率领的滑雪大军终于穿越了险峻的长白山,出现在了扶余人的背后。

在出发后,卫青从和高句丽战士的攀谈中得知,扶余人的王庭在冬季最喜欢扎在长白山附近,因为这样一来既可以背靠长白山天险,躲避来自未知的危险,更可在见势不妙的时候退入马韩等国。

卫青立刻就从中敏锐的捕捉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气息。

在得知长白山脉有一条平坦的小道从中间插向长白山的侧面后,卫青毅然放弃了计划中从前向后一直进攻到扶余王庭的作战计划,而是选择了先歼灭其王庭主力,再一路扫荡回辽东。

尽管有人这个计划的周密性表示不满,但卫青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理由驳回了其他人的反对,坚持带大部队从长白山的缝隙穿插而过,对扶余人的王庭进行一次致命性的打击。

事实说明,卫青的决定是正确的,由于要保持滑雪板的平衡,所以所有战士身上所携带的武器占去总携带量的大半,而干粮仅仅携带了十天的用度。

但是战士在这寒冷的雪地中前进身体热量消耗很快,所以相对的食物消耗量迅速加快,事实证明,若按照原计划,恐怕在大军还没发现扶余的粮食存储地时,全军就得首先和饥饿做斗争。

还有一点影响着大军的行动,那就是夜间的取暖问题,虽然长白山地树木众多。燃料随地可取,但是适合的燃料依然难以找寻,万余人晚上的燃料问题自始至终困扰着卫青。为了可以减少不必要地非战斗减员。卫青不得不在下午就命令战士原地休息,组织人手寻找干枯地柴禾,以及适合大量军队休息的洞穴。

而第二日天还没亮,大军就得开拔,尽管做了如此多的准备,但是依然有数百名战士永远的躺在了白茫茫的长白山脉中,其中包括十几名汉人军官。

不管怎么说,一万四干名战士最终还是出其不意的出现在了敌人的背后,出色的完成了穿越长白山天险的任务。

经过此事。卫青地军事才华尽显无疑,汉人军士对他出色的指挥和协调调度能力钦佩非常,这便是大汉的传统,只要你有才华便可得到所有人的认同,而不会考虑你的出身。便如当年白起以一小卒身份最终位居秦国最高军事长官,便如周勃以一编织贩卖的小民身份最终位列三公,高居丞相之位。

而此事带来的另外一个影响便是高句丽人对汉人天才般的指挥艺术五体投地。大草原永远是强者的天下,勇士也只为强者服务。

而在这次穿越长白山之前,高句丽人只是对汉人先进的文化钦佩,但是穿越长白山之后,汉人坚毅的性格。丝毫不亚于草原上任何一名勇士的勇敢精神,以及对高句丽人亲切地态度,这一切都迅速的折服了高句丽人。

于是这一万多高句丽战士迅速的用行动表达了他们的心,他们纷纷以自己的指挥官的姓为自己取汉名。

譬如高远麾下的高句丽战士便统统将自己的汉姓定为高,但在取名和表字的问题上,高句丽人显然缺乏足够的智慧。

大家为了自己到底应该叫高一,还是高森喋喋不休。

但是问题最终被一名叫燕小七的汉人军官解决,燕小七是来自大汉国长沙国的一名年轻战士,出生在孝文皇帝晚年的他立志以扫平天下与大汊帝国叫板的声音而努力。

所以他曾多次拜访名师,学习武艺,更曾拜入当世法家大学者的门下学习法家经典,颇通权势利诱之术。

他见全军为了取名而烦恼,高句丽人大有不取好汉名,表好汉字就绝不前进的样子,为此他略微思索过后,便得出了答案,他将汉人常用数百个字,譬如忠诚勇敢,信仰荣耀等分别列出,任由这些高句丽人选择。

于是很快问题得到解决,他麾下的三百多高句丽人莫不是取作燕忠,燕勇等名,至于表字,燕小七告诉高句丽人,表字在大汉是极为隆重以及特殊的仪式,必须回到大汉后,按照他们的功绩来评定,这样一忽悠,所有的高句丽人满意了。

按他们来看燕忠远比叫什么牙可台,忽都好听,而且有了汉名汉姓那么就意味着他们也真正的成了汉人中一员。

燕小七没有想到的是,日后他指挥的这三百多高句丽战士人人杀敌奋勇,与其余姓高句丽战士一样,自始至终认为自己是汉人,当他被匈奴大军团团包围的祁连山时,他麾下的战士没有一个投降和退却的,最终随他一起战死在祁连山颠,谱写了一曲英雄的挽歌。

解决了高句丽人的事情后,大军最终在长白山脚扎下营来,卫青一面令燕小七,高远二人速速带着麾下士卒,在几名曾去过扶余王庭的向导带领下,作为先锋,先去侦察扶余主力的具体位置,一面令伙夫速速做饭,大军准备饱食一顿后,只待探子回报,全军立刻对尚未有准备的扶余王庭发起致命的攻击。

燕小七和高远领命一声,各自带着麾下士兵分开前进,这是因为游牧民族通常喜欢将王庭不住移动的原因,谁也不知道在这次大雪灾之前,扶余人的王庭究竟在那里。

而擒贼先需擒王,打人先打脸,这个道理大汉自然是无人不知。

燕小七带着麾下三百名燕家子弟兵,斜着眼睛看了看高远。说起来在禁卫军中时,燕小七和高远就已经是竞争对手。

原因无它,燕小七乃法家弟子,骨子里深深的烙着法家的血液,铭刻着韩非的教训


状态提示:牧守辽东第九节 长白山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