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时间节点来看,是先有了涿鹿之战,然后才有了大禹治水。
还是那句话,在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故事中,几乎都记载了一场毁天灭地的大洪水,那是灭世之灾。
那么,在华夏民族的水患传说中,那场洪灾是从何而来的?
或者换一句话来说,大禹治水中的这个水,是如何引发的?
最广为流畅的一个说法,是因为共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怒触不周山而告终。
也正是因为不周山的崩塌,这才引来了滔天洪水,灭世之灾。
根据中国先秦古书《列子汤问》中所载:“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淮南子天文训》中亦有云:“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这两段话翻译过来,都是一个意思。
就是说,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为帝,失败了,于是共工发怒用头去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太阳、月亮、星星都朝西北方移动;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湖流水都朝东南方向流去。
这便是大禹治水的前传。
然而,在《山海经》的相关记载中,与共工相争的,却并不是颛顼,而是大禹!
而相柳便是死在了这一场战役中。
战役的地点,是不周山。
正是因为大禹和共工的这场旷古烁今的大战,才毁掉了不周山,引发了灭世洪水的到来。
那么问题来了,所谓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
当然,理应以《山海经》为准!
因为这才是山海一脉最客观的典籍!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也可以有第二种解释,便是大禹率军征战不周山,打败了水神共工!
由此引发了第二个问题,大禹为什么要杀共工?
正如之前所说,大禹治水,是发生在涿鹿之战以后的事情。
换句话来说,此时的炎黄二帝已经大败蚩尤部族,一统中原,所以,自然而然的,就会生出一个最为老套,也最为狗血的故事。
君无二帝。
大禹,是黄帝的人。
而共工呢?他是神农氏的后代。
也就是说,共工属于炎帝一族。
所以大禹与共工的这一战就很好理解了,这并非私怨,而是炎黄二帝之争的延续!
相柳乃共工之臣,她当然也是炎帝一族的人。
因此理论上,此时的衣亦,应该如阿龙对莫小川那样,称呼眼前的女孩儿一声,少主。
毕竟,她是炎帝的女儿。
在东海一役中做出了巨大牺牲,并成功阻击了大禹东海援军的最大功臣。
精卫!
是的,这名看起来文文弱弱的小姑娘,本届春城裁决事务所审判长换选的其中一位候选人,便是大名鼎鼎的精卫!
那个被世人口口传颂,衔石填海的精卫!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相柳和精卫的境遇颇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他们都是共工与大禹一战中的战败一方,即便历经数千年之久,也仍旧无法被打上正统的烙印。
但不同之处在于,精卫的命数实在是比相柳要强上太多。
原因很简单。
她毕竟是炎帝的女儿。
中华民族的儿女,毕竟被称为炎黄子孙。
炎帝的败亡并不影响他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他与黄帝之间的争斗只是被历史洪流拥裹向前的一片水花,无关对错,亦无关正邪。
可即便如此,精卫的地位也的确让人唏嘘。
堂堂炎帝之女,竟然“沦落”到竞争一个裁决事务所审判长的位置,而且更重要的是,还不是必胜之局面!
只能说造化弄人,世事无常。
不过转念想一想,就连杨天笑这样的强神级人物,也不过只是魔都裁决事务所的审判长而已,从身份上与上官兴平起平坐,似乎精卫的境遇也并没有糟糕到哪里去。
还是能想得开的……
当然,以衣亦的自身情况而言,她就更没有立场来嘲笑人家精卫了。
如果不是遇到了莫小川,她现在还是一个广告公司的小职员呢……
不过她没有称呼精卫为“少主”,这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精卫将字帖合拢收到一旁,笑道:“看来你确实已经决定更换门庭了。”
对此,衣亦的回答很简洁:“大家都是山海一脉之人,又哪里来的更换门庭呢?”
“也是。”精卫点点头,自嘲道:“就如同我父亲与黄帝一争,不论谁胜谁负,于世人而言,都是一样的。”
“但这次不一样。”衣亦沉声道。
这个不一样,当然不是指的她投靠莫小川,与当初投靠共工之间的不一样,而是指精卫当选审判长,与那个瞎子当选审判长之间的不一样。
原因很简单,精卫是山海一脉的人,而那个瞎子不是。
这件事情听起来很是匪夷所思。
裁决事务所,乃是山海一脉所创建的组织,精卫作为堂堂炎帝之女,居然会遭遇非山海一脉的竞争对手,而且还无法确定获胜,这真的是,日了狗了……
但今日之局面就是如此。
“即便加上你,我也只能获得洛城和山城的支持,而练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