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大汉昭烈帝>第四章 王氏的转变

过了一阵,刘备才想起来什么事,转头向张宁问道:“元绍呢,他昨天找我的时候好像是说有什么事。”

“据说是并州来人了。”张宁收拾好心情,一脸微笑地答道。

“哦哦。”刘备随便应了两声,迈着方步走出卧房,朝着前院走去。

又过了半晌,在裴元绍的引领之下,一名三十余岁年轻男子来到书房,向刘备躬身行了个礼。

“在下王泊,见过使君。”此人衣着华贵却布满褶皱,面色白净却略显疲惫,正是一路从并州前来拜见刘备的太原王氏子弟,王泊王子舟。

“王兄这一路走得有些慢啊。”刘备笑着拉起王泊,让他坐在自己下首附近,仔细打量一番之后说道。

王泊都快哭出来了:我这还不是被你坑的?

在简雍和太原王氏达成初步合作的意向之后,王泊就动身去拜会刘备了,那个时候刘备还在渚水前线,主持对冀州的战事呢。

等到王泊一行穿越道路崎岖难行的太行山,来到渚水之时,得到的消息却是刘备往东面去了。

等到王泊坐着小船,一路上摇得七荤素,终于抵达了大陆泽,又被郭嘉告知,刘备去了河间一带。

就这样,河间、渤海、直到海边,王泊总是追不上刘备,最后连身体都有些承受不住,在章武港躺了半个来月才痊愈。

可是这些经历,王泊又不好意思说出口,只能苦涩地笑笑。

刘备见他笑得略显尴尬,也知道这一路来吃了不少苦头,便主动出言宽慰道:“王兄,须知好事多磨,你绕了个大圈子,了解了冀州和幽州的风土人情,倒也不算是走了冤枉路,而是实地考察了。”

“使君说得有理。”王泊本就是豁达之人,被刘备劝解之后也想通了,他还年轻,所图谋的更是重要的事,区区几个月的时间真的不算什么,所以片刻之后,他的心思就转到了正事上面,“只是路上耽搁了时间,不知并州那边情况如何。”

“不容乐观。”刘备摇了摇头,神情也变得有些严肃,“在你走后,太原王氏的态度又发生了变化,似乎有些游移不定了。”

王泊听得诧异,皱起眉头思索起来,“这是为何?”

“根据可靠消息,李傕郭汜等人攻破长安之后,大肆捕杀王氏子弟,故侍中、幽州刺史王懋之子王晨、王凌二人翻越城墙逃出,在两个多月前返回了太原。”刘备起身从木架子上取了几份文书,将其递入王泊手中,示意他看看再说。

听到王晨和王凌的名字之后,王泊的脸色就变得有些难看了,仔细翻阅了几份情报,了解了太原王氏最近一段时间的动态之后,他终于长叹一声,将手中情报重重拍在了桌面上。

太原王氏上一代家主王述有三个儿子,其中王隗驻留太原本家,负责宗族事务另外两个儿子王懋和王允则是投身政坛,都做到了两千石的位置。

比起天资聪颖的幼弟王允,王懋在才能方面稍显逊色,但他最骄傲的就是生了个好儿子王凌,此人年纪轻轻就胸怀大志,被称作年轻一代的翘楚,之前王允在朝中主政,也执意将王凌调入京城,准备悉心培养。

王泊自知才干心性均不如王凌,听说这个族弟回到太原,顿觉前途黯淡,心气一下子灭了。

“当初王隗听说王氏子弟损失殆尽,故而对在下寄予厚望,如今王凌大难不死,我再想掌握家中nbn,为使君大业尽一份力,只怕是难了。”王泊摇着头,语气低落地说道。

“这个王凌是什么样的人?”刘备没有接话头,反倒是单手托腮,提了一个看似不太相干的问题。

“王凌自幼文武双全,被族人称赞为出将入相的奇才,他胸有大志,待人接物都有豪侠之风,就在前两年诸侯讨董之时,还想着前去联军中效力,为国除奸呢。”说起这个比自己小了十岁的族弟,王泊话里话外全是羡慕和钦佩,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刘备眉头一皱,语气淡漠地问道:“袁绍?”

这话是在问王凌倾向于哪家诸侯,如今太原王氏年轻一代人才凋零,王凌的倾向,或许就能决定这个家族要投靠何方势力。

如果那个素未谋面的王家小子是袁绍的粉丝,那他的死期也就差不多要到了,不管怎样,刘备也不能容忍并州世家变成袁绍的盟友。

王泊自然听得懂刘备的意思,连忙摇头否认,“我那族弟对袁本初嗤之以鼻,他真正钦佩的是曹孟德曹公。”

“还算他有点眼光。”刘备轻哼一声,算是接受了这个说法,但他心里还是有些不爽。

曹操首倡义举不假,是关东联军之中唯一有报国之心的也不假,可他刘备也不差啊,凭什么这些人才都看上曹操,而对自己视若无物呢?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曹操正在兖州对付青州黄巾,还要面临袁术的虎视眈眈,势力范围根本无法扩张到并州,即使王凌再对他心怀倾慕,也不能不考虑实际形势。

只要王氏为首的太原郡世家豪强不倒向袁绍,让袁绍再次纠结起张扬、黑山叛军和于夫罗这几方势力,将战场从上党推进到太原、雁门一带,从侧翼给自己搞事,刘备就能继续在正面对冀州施加压力,尽快解决袁绍。

在王泊到来之前,刘备已经决定要对青州动手,但实话实说,他手头的实力不足以同时维持并州、冀州和青州三个战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纵横捭阖在并州维持均势,等到他收拾


状态提示:第四章 王氏的转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