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官路弯弯>第173章 调研乡企改革
一、不顺畅的宏观管理体制。二、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支持,融资相当困难,特别是非国有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就更加突出。三、中小企业布局分散,总体规模较小,产业层次偏低,品牌意识淡薄,大部分是“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四、产业结构趋同,调整乏力,企业技术进步迟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五、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人才匮乏,观念陈旧,管理落后。六、不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是调研的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李毅要做的。

乡镇企业发展初期,强调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的“三就地”原则,造成布局上的极度分散。近几年来,各地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逐步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向“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发展转变,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乡镇企业是农民在城乡分割二元结构的既定框架内的一种别无选择的选择,其产权改革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乡镇企业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混合型的趋势。通过改制,原来意义上的乡镇企业已经开始变异,“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的提法已越来越多。

乡镇企业的特点是它的“三农性”。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这“三农性”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淡化问题。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我国种植业最多只需5000万人,未来10年,两亿农民要脱离土地进城就业。随着户籍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农民身份的转变毋庸置疑。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使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之间流动,优化配置和重组,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投资、相互融合,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和财产组织形式大量出现,股份合作制、股份制、个体私营经济以及各种形式的联营和中外合资企业迅速发展。

根据这些理论基础,李毅在文中提出来一个试行方法,就是召开一次全县乡镇企业主大会,号召他们,相同行业的企业主联合起来,共同投资,相互融合,成立一个大型的股份制经济体。企业资金不足,可以发动村民,以集资或者入股的方式,成立股份制企业,大家可以现金入股,也可以劳力入股,共同创建属于自己的合资企业。

这个设想很大胆,李毅经过再三推敲之后,决定先找相关专家进行论证,证实其可行性后,再在县里进行试点工作。

花小蕊请了两天假,这两天时间一直陪在李毅身边,照顾李毅的衣食起居,李毅难得的过了两天好日子。等到她走后,看着冰冷的炉灶,吃着没有营养和口味的食堂餐,李毅心里对花小蕊生发出一种别样的情绪。

这个懂事乖巧的女孩子,真是叫人又爱又怜啊!

李毅完成调研报告后,赶到省城,找到参事室的老前辈们,请他们斧正自己的报告。

李毅的参事身份有五年期限,还没有到期,严格说来,他还属于省政府的特聘参事。顾衡虽然已经调回京城任职,但是参事室的老同志们,对李毅并不陌生,对他十分友好,看了李毅的报告后,几个曾经担任过国企领导的老同志,结合国企改制过程中的经验,给李毅提供了相应的帮助,给予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状态提示:第173章 调研乡企改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