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崇祯大帝国>第一百零二章 改土归流

第一卷风雨飘零

“请皇上吩咐!”

秦良玉不敢怠慢,恭谨的答道。

“朕以为,石柱白杆兵为大明南征北战浴血沙场,功名赫赫。现如今又要大规模招募,为大明保家卫国,着实不易。

故而,朕想在石柱改土归流,让当地土家族百姓回到大明的怀抱,取消土司制。

而爱卿调任京城正式任职左都督,马爱卿不再任石柱宣慰使,改任石柱镇守总兵官兼左都督府都指挥使,爱卿以为如何?”

崇祯皇帝虽然是询问的口气,但眼神却很坚定。

大明不允许有国中国,这是崇祯皇帝的目标。

马祥麟的石柱宣慰使,是土家族的世袭武官,也就是土司。

在石柱这一亩三分地,土司是土家族的最高领导,辖区内的官员委任钱财等等,连朝廷都不能过问。

这和一国两制有些类似。

而改土归流是改土司制为流官制。

其制度始于大明中后期,将原来西南地区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委派流官。

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朝廷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

其实说穿了,就是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变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

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府、厅、州、县等机构,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直接管理。

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自明,朝廷不仅可以收取税赋,还可以征用当地的人力。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为了日后的长治久安,再无叛乱,让土家族百姓彻底融入大明之中。

毕竟,马祥麟和秦良玉固然是忠于大明,可他们的后人呢?

这是谁也无法保证的事情。

想想发生在四川、贵州的奢安之乱,都已经十几年了,直到现在都没有平定,就知道土司制的缺陷了。

“臣愿听从皇上安排!”

秦良玉只是微一怔神,立刻俯身坚定答道。

宣慰使和镇守总兵官官职是一样的,都是实际掌控着石柱地区,权柄并未削弱半分。

唯一的区别便是,一个有世袭一个没世袭。

从个人利益上来讲,当然是有世袭的好,那可以绵延子孙后代。

可皇上分明已经下定决心,才会出声相询,拒绝是明显不智的行为。

徒劳无功矣!

再者,她秦良玉也是汉人,改土归流明显有利朝廷掌控石柱,也避免日后纠纷,何乐而不为呢?

“老夫人高风亮节!”

崇祯皇帝拍手大赞,毫不吝啬夸奖。

秦良玉果真忠诚于朝廷,忠诚于朕!

天下第一奇女子名不虚传。

不是朕非要欺负老实人啊,实在是军国大事如果错过历史的机遇,后面就变得棘手了。

历史上,因人成事的例子,比比皆是。

就好比人与人之间,关系好的时候让几步都无妨,可一旦关系恶劣,则锱铢必争,处处作对!

现在秦良玉和朝廷关系好,不趁机收回权利,处理好民族问题,那才是傻缺了。

不过,朕贵为天子,手头上有的是资源,也不能太过欺负老实人。

这样会让人离心离德的。

“秦爱卿,你秦家一门忠烈,为国效忠,朝廷并没有忘记。

朕授予都指挥使马祥麟为平西候爵位,副总兵秦拱明为威远伯爵位,以奖励爱卿忠心体国之志。”

高兴过后,崇祯皇帝就对秦良玉家族进行封赏。

其实应该说是弥补比较恰当。

因为,大明朝廷是亏欠秦家和马家的。

秦良玉的家族,可以说是真实版的“杨家将”了。

历史上,她的两位兄长,大哥秦邦屏和二哥秦邦翰,皆在泰昌元年浑河战役和建奴血拼中战死。

弟弟秦民屏,官授副总兵,天启四年平定“奢安之乱”中战死。

儿媳张凤仪,崇祯六年战死于河南侯家庄。

侄子秦拱明,秦邦屏子,官至总兵,崇祯十三年在平定沙普之乱中战死。

儿子马祥麟,官授宣慰使,崇祯十五年战死于襄阳。

死前,他给母亲写信:“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

而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好!好!真吾儿!”

至于说其他旁系子弟,那就更加不知有多少了。

所以说,满门忠烈这个词,并不是随便说说。

至于说许多后人不知道秦家的事迹,那是建奴入主中原,展开疯狂的文字狱,被湮灭了。

“臣秦良玉、马祥麟叩谢皇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这就是了。

秦良玉和马祥麟母子二人,想不到皇上反转间居然就给了这么大的封赏。

只是,平西候是什么意思?

大明的每个爵位可不是乱叫的,都有其寓意所在。

崇祯皇帝无奈地笑笑,解释着说道:“奢安之乱尚为完全平定,朕希望马爱卿领军西征,剿灭叛乱。”

崇祯皇帝说完,忍不住手抚额头,觉得龙蛋隐隐作痛。

他娘的,朕的大明何止是两线作战啊?

四川土司奢崇明极和他的叔父安邦彦引起的奢安之乱,从天启元年至崇祯十年,前后持续了整整十七年。

波及川黔云桂四省,死伤军民百余万,怎是一个凄惨了得?

最后在崇祯十年,也就是后年,还是由秦良玉的白杆兵出手,配合四省督抚方才剿灭。

如今,崇祯皇帝觉得可以提上日程了。

因为,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二章 改土归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