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澄并不是来当官的!
这个和庞煌差不多大小的可怜人,胸怀壮志的前往南京参加科举,却遇到了皇帝暂停科举取士,想要拜在宋濂的门下读书,但是宋濂却被皇帝召为侍读学士,专门教授皇子们读书,不能再收别的学生了。
想要为官,没有了科举之路,那么只有靠人举荐,黄子澄家中虽然很是宽松,也算的上是富裕,但是举荐这件事,不是靠有钱就行的,更多的是要靠自己的名声和人脉。
这两点,黄子澄可都没有,那他只有等待了,自负满腹经纶的他又不甘心回乡等待,在南京城久了,也总不能老是赖在宋濂家里,虽然他和宋慎的关系不错。
就是如此尴尬,听闻宋慎被举荐为怀柔知县,遂以幕僚的身份跟随过来,只是说长长见识,为今后自立门户打个基础。
所以刚才庞煌问及的时候,才会显出一种尴尬扭捏的神态,而之前的言语刻薄,无非是心有怨怼罢了。
但就是一时的怨怼之语,让庞煌对于这个黄子澄有了深深的戒心,对于这根非著名的搅屎棍,庞煌就算不熟知历史,也能知道一些,虽然到最后死的算是很壮烈,但是朱允炆后期的昏庸之举,和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的书生论国,有着怎么也分解不开的关系。
自己的怀柔刚刚起步,他试探过宋慎,相信无为而治经过自己的诱导,宋慎应该是如今大明适合接任自己的人之一,但是要是加上个黄子澄,那就不同了。
庞煌怎么也不能让怀柔有意外发生,黄子澄也没有想到,可能自己刚才说的解气,却无心中给自己埋下了不安的因素。
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简单了,庞煌向宋慎稍微介绍了一下怀柔的现状,还有自己对于今后发展的看法。
有意无意的引导宋慎的同时,也知道了最近南京所发生的事情。
徐达将军被留下了,而蓝玉则也留在南京,协助招募新军,应该是朝廷对于云南的事情动了肝火,没有任何掩饰,摆明了招募新军就是为了平复云南所用。
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苏州魏观案爆发,皇上震怒,但是在太子的请求下,皇上愿意派御史复查等等。
但是宋慎却不知道皇帝对北平的态度,比如华云龙的去留,和北平知府贾道的去留等等,都不知道是什么一个详情,但是太子既然北巡,他只是一个小小的还未上任的知县,能知道这么多,已经是靠宋濂教授太子的情分。
再有什么,估计太子也不会和宋慎商议,毕竟宋慎还不够资格参与到朝廷的事务中去。
知道了,等于不知道。
庞煌心里想到,对于魏观一案,他没有什么太大的印象,就知道在案子中,有一个叫做高启的人被腰斩了,关于为了什么,他也不清楚。
但是他更不知道的是,在他和宋慎夜谈的同时,太子朱标和华云龙的谈话也接近了尾声,并且有着天大的好事在等待着庞煌,至少当时的华云龙是这么认为的。
“太子殿下,你说的是真的吗?”
华云龙觐见太子,知道了自己的去向之后,心里反而放下了大半,看来自己在北平呆不下去了,但是能有太子保护自己,估计最坏的结局也就是回定远老家做个富家翁,凭借自己的赫赫战功,难到自己做了富家翁之后,谁还敢为难自己。
心里轻松,就陪着太子朱标多聊了一会,不料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怀柔县令庞煌的身上,太子对之问的很是详细,华云龙却是猜出了庞煌暗卫的身份,但是他料到太子肯定不知道皇帝的这些勾当,所以尽量婉转到来,对于庞煌是褒多贬少,甚至有些夸赞的意思。
谁知道朱标话锋一转,言说有意召见庞煌,说是父皇来之前,曾经让太子考察一下庞煌在北平的官声,可能会召庞煌为驸马,尚临安公主。
华云龙听了这些话,才有些吃惊,有些失礼的问是不是真的。
朱标点点头,有些无奈,妹妹临安公主,乃孙贵妃所生,今年十六岁,按照道理该是成亲的年纪了。
而父皇也在满朝文武中选择合适的官员的子嗣,但是孙贵妃一直不太情愿,只想女儿能嫁个平常人家。过了年后,孙贵妃病重,在病重恳求朱元璋,让女儿嫁离南京,找一个小康之家过些平凡的i子就好,朱元璋无奈之下,只有答应。
选来选去,庞煌这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就浮出了水面,恐怕庞煌自己也不会想到,还是那盘跳棋惹出的事情。
朱元璋有i在**之中,看到几个子女在哪里玩跳棋,于是就问是从哪里来的,然后多嘴的朱樉就将临安公主外出的事情给抖露出去,听说是庞煌所献,而且庞煌又是唐门所举荐的暗卫,忠心程度应该可以,而且正好符合孙贵妃的要求,远在北平的一个知县,于是就暗暗定了下来。
和太子说了一声,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就定下来,眼看着孙贵妃病重,有个亲事冲冲喜也好,说不定能让孙贵妃的病好一些。
就算是病好不了,也可以了却了孙贵妃临终前的心愿。
朱元璋这样的安排合情合理,既让女儿成了婚,又了却了孙贵妃的心愿,但是当事人,包括庞煌和临安公主,基本上还被蒙在鼓里,太子只知道父皇对于母妃孙氏的情意很深,但是华云龙却在旁边惊讶的不得了。
华云龙算是一个旁观者的角se,毛骧的无意之举,让华云龙知道了庞煌的暗卫身份,而华云龙又知道蓝玉和庞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