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如此,父皇还将江浙二省税赋减去一半,以示恩宠!”
庞煌这就有些奇怪了,朱元璋对于江浙之地的愤恨,源于苏州张士诚的顽强抵抗和不屈服,自己在很多地方都看到类似的文章,比如说朱元璋迁苏杭富户十万户前往临濠居住什么的。
对于所说的江浙之地的税赋,更是征收的无以复加,听说仅仅是这两个地方,就占据了大明所有税赋的一半左右,可见压榨的狠毒之处。
现在朱元璋突然免去了江浙两地的粮赋的一半!
天,这是多大的数目,要是传言是真的话,那岂不是大明的粮赋要少收四分之一吗?大明才立国几年,到处都在用钱,要不是穷的厉害,朱元璋也不会急的去印制大明宝钞当银子用。
这个朱元璋到底再想什么,一会yin一会阳,坏人是他,好人却依然是他?
庞煌皱着眉头苦思了一会,仍然是不得要领,只要耐着xing子请朱标将事情的经过说一遍,看能不能看出一点端倪。
这本来就是朱标最近几年听政以来,做过最有主见的一件事情,平时对于父皇,都是唯唯诺诺,万万不敢冒犯的,竟然能够成功,还不到二十岁的朱标当然心里有些得意,也不在意两人的上下尊卑问题,于是就将事情的前前后后都说了一边。
朱标在十六岁之前,都是在御书房看父皇怎么处理各方面的政务,过了十六岁以后,朱元璋在奉天殿给他设了一个席位,当然在朱元璋的下首左侧,开始让太子听政,意图锻炼朱标处理政务的能力。
今i散朝之后,朱标循例随父皇一起回到了御书房,看到朱元璋的心情今天的确不错,说了几句话,才知道父皇却是知道皇后娘娘带着孙贵妃出去看女婿了。
孙贵妃能够出门,自然大家都想到是身子有些起se,朱元璋当然不会怪罪马皇后擅自出宫的事情,说一句实话,朱元璋偶尔也会带着马皇后一起出去转转,不过很少人知道而已。朱标也是偶尔听说过。
见到父皇的一脸喜意,朱标觉得是一个机会,而且庞煌也是交代,要找一个皇上心情不错的时候要求亲自审理魏观一案。
不正是这个机会吗?
过了一会,朱元璋从御书房内的字条房内出来,朱标心里已经打好了腹稿,看到父皇出来,便喊了一句:
“父皇……。”便探身yu说,却又见朱元璋皱皱眉头,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父皇拿起御案上的一本奏折,翻阅着。
“太子,大臣们在早朝时的言奏,你都听清了么?”
朱元璋边看奏章边问朱标,眼睛没有看他。朱标欠身回答说:
“父皇,儿臣句句都听清了。”
“你觉得说得有理么?”
“卫所军屯,边地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耕种,罢宁波、泉州、广州三市舶提举司等等,都很有道理。”
“工部置十三铁冶所疏似乎有些问题,江西进贤、新喻、分宜、黄梅,山东莱芜、广东阳山、陕西巩昌、山西富国、丰国、太通、润国、益国等地都没有问题,但是还有一处,可能工部的人还不了解,儿臣去过北平,怀柔的软钢也是不错的,儿臣建议增设铁冶所一处。”
说一句实话,朱标也是心里感激庞煌能站在他的立场说话,特别提及了怀柔钢铁,只要设立,那还不是落入庞煌的手里。每所设大使一员,秩正八品;副使一员,秩正九品。
虽然只是一个八品的官员,但铁冶所的官员以后进入工部是及其容易的,在朱标心目中,隐约还是觉得作为驸马都尉,以后登堂拜相的机会不大,只能为庞煌找一些其他的好处了。
这个想法,也是深受儒家学说影响的一个结果。
朱元璋从奏章上将目光移向朱标,目光中露出一点赞赏,自己的这个儿子,总算可以提出点一件了,以往都是不敢提意见的。于是食指敲击着左手拿着的奏章问道:
“关于户部减免江浙地区部分粮赋的这份奏章呢?”
朱标就害怕提及江浙苏州,本想避而不谈,见皇帝威严地逼视着,连忙说:
“父皇,户部的这个奏章么……这个……嗯……。”
“什么这个那个的!”
见儿子又恢复了原样,朱元璋有些不悦,说道:“朕觉得有些道理,最近倭寇横行,禁海清边又在进行,很多老百姓都没有了土地,而且今年雨水多,估计要减产,朕决定了,减免江浙地区一半的粮赋,暂行三年吧。”
“父皇仁德!”朱标离座躬身说。朱元璋推开御案上的茶杯,用力过猛,水泼了出来,邓顺公公迅速走向御案边移开堆积如山的奏章。朱元璋叹了口气,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来:
“如果他们甘心做朕的子民,朕又何尝会薄待他们呢?”
朱标嗫嚅着想说什么,朱元璋向他挥了挥手,不让他说话,继续说道:“朕知道你想说什么,你还小啊!”
“天下,是朕一刀一枪的拼杀出来的,自然知道其中的艰辛,得知不易,守之更难,江南的事儿,朕自然会处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成说其来远矣!寰宇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有些事情,皇儿你不明白。”
“父皇!?”朱标见朱元璋主动提出来,而且说得又是这么严重,不由忧心忡忡,父皇说得后几句话庞煌也许听不明白,但是饱读诗书的朱标却是清清楚楚,这是父皇想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