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不比徽州,后者位置其实还蛮尴尬的。相比之下,大梁版图当中,徽州地界,其与豫州接壤的地方不过只是西北方向一部分,更多的其实还是与荆州接壤,和后世华夏相比压根就是反过来。
是以徽州虽有驻军防卫,但人数其实并不多,这也是火凤能够肆意入侵的原由之一。
而青州,西南有豫州,西北有冀州,皆为火凤地盘,而再往北则是幽州,看似中间隔了冀州,但幽州和青州距离最近的地方,行军不过三日。差不多也就是渔阳城的位置了,不然周少瑜为何除却燕城之外首先便重建渔阳,除了靠海便利,就是此一点了。
所以整个青州的驻军,北边与冀州交界处便有十万大军长期驻扎。而其后不远的历城,也有五万。当然了,走了历城右卫少了一万五千,如今历城只剩三万五千人。但历城西边靠豫州交界处,又有八万驻军。不仅如此,中心点的北海郡,同样留有近十万兵力以供调遣。
单是这些,兵马就已经超过三十万,这还不包括几万蓬莱水师以及各城守卫。
从这方面来看,历城右卫的离去,似乎影响不大。
可事情压根不能这么看。
青州边界防卫,是以历城为点,分北方和西方交界留有驻军,若有战况,历城可随时调动兵马驰援。五万兵马的情况下,调离三万不是问题,两万人足够支撑一段时间。即便另一处驻军无法调兵前来,后边的北海也可调动。如此可保无失。
但历城只剩下三万五千人的情况下,那就不是那么好调动了。
试想,两处驻军一边十万一边八万,若是这么多人都扛不住,派去万把号人基本也是白搭,压根起不到什么作用,不像原本三万多少还有威慑。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大抵也就是如此了。
不过,青州的大梁军队仍旧是很多的,这点毋庸置疑。
想想其实业正常,当初高玉瑶长期坐镇历城不说,北上讨伐突厥之时,陆陆续续调拨的兵力超过五十万。后续还有大梁各处为救援而北上青州。
若非过程当中高玉瑶调拨不少兵力南下,怕是此刻青州压根打不动。光人数就已经足够吓人了。
而现在么,还是可以打的。
火凤调转突然北上,任何人都没有准备。因为无论怎么看,这都不是正常举动。
荆州最新占据已经传来,萧姽婳顺利渡江再无天险,兵力虽处于劣势,但不少都是跟随萧姽婳征战多次的老卒。而大梁一方兵力虽多,却大多乃是未经战争磨砺的新兵,哪怕训练再多,不经实战,总归有不小的差别。
也就是说,荆州战场还会很是继续一阵子。这也就意味着徽州短期内不会再有任何支援,哪怕大梁朝廷迅速反应从他处调兵,那也是需要时间的。只要火凤舍得攻城,这个时间段之内,完全有能力攻略近乎半个徽州。
反观青州方面,三十余万兵力坐守,怎么看都是费力不讨好的活,即便打赢,损失也不会小。再且,这等绕后,等于就是孤军深入断了后勤,实乃兵家大忌。
可偏偏人家就是来了!
青州驻军再防,也没防自家地界上的交界处啊,这压根就是打南边入的青州好吧。防北防西,唯独就是没防南。
这么说也不是那么准确,其实还是有一处关隘的,留有五千人把守,可区区五千人,加之关隘年久失修,如何挡得住大军步伐?
怎么办?
不怎么办,来都来了,还能咋样,打呗!
北边驻军调拨五万,西边抽离三万,北海郡再出两万,凑成十万大军,南下直奔火凤而去。青州可不是徽州,既然敢来,就得做出大战的准备,如若不然,未必回得去。
“报,北方百里处发现青州军。”
火凤脚步不停,继续迈步于城头鼓舞士气。长时间出征在外,又是孤军深入,这一点很重要。至于这处小城,自然是刚刚才夺得,难度不大,因位置相对靠后,常备守卫不过三千人,甚至于还未来得及组织青壮守城,就已经拿下。
这么些年下来,自不比当初将将起义,对于军队的掌控以及军纪的提倡远超当初。大军入城,真正做到了与民秋毫无犯,无一人私自抢掠。
不抢民归不抢民,官衙府库以及城中大户还是要抢的么。
说起来也是作孽,古代不管是百姓起义也好,还是敌对入侵也好,别的暂且不提,反正大户都是被抢的对象。不仅仅只是有钱的问题,大抵还有略微黑暗的阴影面,嫉妒呗。谁让你们作威作福来的,是吧。
收获很不错,火凤很满意,待鼓舞士气完毕,不慌不忙下令今日再次驻军休整。急什么,还有百里呢。又不是快马加鞭行进,十万大军的行军速度,这个可是快不起来。
翌日清晨,埋锅造饭,填饱肚子,一道指令再下,火凤大军浩浩荡荡的居然向东挺进。
这是干嘛?想不通自寻死路?这不是更加断绝与豫州大本营的联络嘛?
不管是啥吧,总归不能让其在青州地界上肆意行动,必然是要追击的。而这一追,居然直接入了琅琊郡,除却青州东北边的那个凸出来的角,这已然是最东边了。
也是这时候,冀州方面动了。
秦良玉已经等了很久,终于等到了开战这日,当初初来火凤身边,第一战便负责与萧姽婳对峙,结果虎头蛇尾。所以在秦良玉看来,这一回,才是真正的第一次正式领军。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