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三栖特种兵>第1082章 阻敌舍生忘死
形势更加险要。

唐武则天天授二年年,也就是六九一年,潼关又从塬上北迁到源下,沿河辟路,也就是每目前的铜关。

历代各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在这里驻屯重兵,设关把守。

铜关,经宋、明以来多次修葺,保存尚好。

西门有明代建筑的门楼,俗称“樵楼”,宏伟壮观。

《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而得关名为潼,因为“潼浪汹汹”,又称冲关。

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

明洪武年间,铜关有大规模增建;其中千户刘通筑城,指挥金事马增修城牌“依山势而曲折”筑城墙,后称明城。

清朝增修扩建,北临黄河,南跨凤凰、麒麟二山,东断东西大路临黄河南延上麒麟山;西断东西大道靠和南沿上象山。

现在麦轲和王少杰所看,就是满清建城的结果。

这四座山上,二人商定个配置一个团防守。

鸟瞰全城,可见城门开六处,每处各有两洞,中有瓮城相连。

东门称金陡,先名“迎恩”,后改“平藩两陕”。

西称“怀远”,后改“控制三秦”。

南门有两个,东边的称作上南门,先名“凌云”,后改“麟游”,再改“览山”;西边的称下南门,先名“迎薰”,后改“凤仪”。

北门也有两个,靠西边的是大北门,先称“吸洪”,后改“霸英”。

南北水关门有两个,南边北门筑闸楼七间,里设天桥;北边门筑闸九间。六大城门,除南门无楼外,东西城各有两个。潼水穿城而过,经潼津桥注入黄河。

潼关史称“畿内首险”,是“三秦镇钥”、“四镇咽喉”,自汉末设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它占据晋豫陕之交点,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对六道门,二人也商定了兵力的布置。

“你有三个任务,少杰!第一,阻挡清兵,坚决不让他们的一兵一卒从这里入关,确保我们的两河决战胜利。

“第二,接应从西方、西北而来的天军,让他们顺利通过这道关隘,前去参与两河决战,不让任何人阻挡天军进入两河决战地区的步履。

“第三,牢牢盯住新投降的赵一敬,对他们又限制的使用,为天军的目的出力,而不能让他们坏事!”

看完地形以后,麦轲交待了留王少杰驻守铜关的理由。

“坚决完成任务!”王少杰毫不犹豫地保证,然后问道:“那个赵一敬有问题?”

“对!我看他神情不定,投降天军似乎是在敷衍,多半是九天真人压服的结果,你对它多加注意就行了。”

“要不要先下手为强,先排除了这个潜在的麻烦?”王少杰果决地提议。

“不必!等他露出反意,有所行动,在给予雷霆一击!既对别人有说服力,又造成明确的震慑作用,目前,你把主要注意力都放在这个问题上;表面上整修关防,准备对敌便是。”

麦轲说完,告诉了王少杰的联系方式,就去追赶大部队去了。

二人不知道的是,就在二人视察期间,赵一敬已经决定反出天军,继续投靠满清。

其实,他这个心思一直没变,只是因为九天真人的强大压力,他才采取了权宜之计,跟着所有的全真教成员投降了天军。

现在,九天真人已经随从天军离开,他没有了压力;对天军的首领王少杰,他还真没放在眼里,不过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年轻!

.


状态提示:第1082章 阻敌舍生忘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