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都市现代>巨星>2131.第2131章 2131 思想回潮

“纽约时报”的影评视角十分有趣,显得与众不同,他们居然从马尔科姆和科尔之间的信任情感入手,看到了这部电影截然不同的核心思想,对电影进行了解读。更重要的是,他们坚持认为这两个人之间的信任纽带是整部电影成就经典的关键,这一观点显然与“洛杉矶时报”截然不同。

不过,相同的是,“纽约时报”对“灵异第六感”给予了超高评价,一百分满分的评论也是首批影评之中唯一的满分,显然将其放到了“驱魔人”的高度,这对于一部恐怖电影来说,几乎是至高赞誉,足以跻身经典殿堂。

从西岸的“洛杉矶时报”到东岸的“纽约时报”,两大综合类权威媒体都一致地对“灵异第六感”给予了不可思议的超高评价,这即使是“捉鬼敢死队”之后,过去十年里恐怖电影的巅峰,令无数观众都惊叹连连。

更为重要的是,不仅仅是这两家媒体而已,罗杰-埃伯特在“芝加哥太阳报”发布的影评,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为“灵异第六感”送上了赞誉之声。

“你相信鬼魂的存在吗?”

罗杰用了一个十分奇妙的影评标题,看起来根本不像是一篇专业影评,倒像是宗教或者科学研究的一篇论文,令人哭笑不得。不过这篇文章的内容显然不是宗教研究。

“‘他们无处不在,就像正常人一样到处行走,他们彼此看不到对方,只能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生物学官方课本之中开篇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目前的世界上,几乎已经看不到黑天鹅了,只有白天鹅的存在。但是,如果有一个人看到了一只黑天鹅,其他人就不能否认黑天鹅的存在,更不能说‘世界上只有白天鹅’,这是科学,也是研究精神。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生者,还有死者;除了看到的,还有看不到的。可是大部分时候,大部分人,接受的世界只是一部分。

所以人们视而不见,拒绝相信拒绝面对社会的某些现象;所以历史课本只是由胜利者来书写,让人们只能了解某一面的历史;所以马尔科姆在一开始出的真相;所以科尔只能画笑脸和彩虹,因为‘他们只能看到他们想要看到的’。

光明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是黑暗的对立面;正义之所以被人们向往,是因为邪恶的存在。无法接受相对论的人格,是不完整的,这也就意味着分裂的可能。这本来就是一个处处矛盾的时代,然而,人们却试图通过拒绝承认来否认事实。

马尔科姆是一名儿童心理医生,这就奠定了电影的基调和主题,这不能算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恐怖电影,但也不是一部单纯的剧情电影,而是探讨了一个重大的心理课题:人类在面对恐惧时爆发出的阴暗面,是否存在自我救赎的可能?

在电影的开始,马尔科姆是积极的乐观的幸福的,他的人生处于一种完美的状态,但他却始终没有能够正视世界的真相,于是当文森特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盒时,世界开始分崩离析。

马尔科姆试图帮助科尔,其实也是在试图完成自我救赎,因为人类是无法以个体的形式完成自我救赎的,人类始终都是社会的个体,人类必须在与其他客体的联系和沟通之中接近自我。在这一过程中,马尔科姆开始逐渐接近真相,虽然一度他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但科尔却道出了事实。

‘你不相信我,你怎么能够帮助我?’科尔和马尔科姆有着同样的问题,他无法接受自己,其实也是因为无法被接受。信任,不是帮助的开始;信任,就是帮助,就是拯救。然而现代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是如此疏离,母亲与孩子之间,父亲与孩子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医生之间,信任已经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从‘七宗罪’对社会冷漠的绝望,到‘洛城机密’对社会黑暗的戏谑,再到‘楚门的世界’对娱乐至死的讽刺。社会的残酷和血腥已经被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但却始终没有真正得到解决——甚至就连解决的方向都找不到。而这一次,‘灵异第六感’则给出了雨果的答案。

如果你以为‘灵异第六感’仅仅只是一部关于鬼魂的恐怖片,那么你只会看到一部单纯的恐怖电影。但这部电影说的却是现实——在现实世界里,许多人都是不曾被看到的个体,不仅仅是边缘群体,同样还是我们每一个人。

生活在内心,而不生活在现实中,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否认和拒绝自己不想看到的,不能真正地‘看到’对方,看见那个客观存在的人,但却无法真正与对方沟通,更加无法理解到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彷佛就是根本不存在的透明人一般。

就好像现实中许多家庭生活一般,虽然每天亲密相处,但其实没有真正看见对方,没有交流,也不关心,只是共同居住在一个屋檐之下的陌生人。那种看不见的隔膜,让彼此越来越疏远,最后遗忘了彼此的存在。

那么,对于彼此来说,对方是不是就是一个‘看得见却不存在’的鬼魂呢?这就是残酷的社会现实。整个社会熙熙攘攘地拥挤着数不胜数的人类,但每个独自个体却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疏离、越来越陌生,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心,却只是看到一群拥有形体的鬼魂而已。

在缺乏信任的世界里,每个人能够看到的,只有鬼魂;只有在生与死之间流离失所的


状态提示:2131.第2131章 2131 思想回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