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迪克,加拿大文明博物馆的馆长。
莫比亚遗址出土的文物有一部分送到了文明博物馆,会在明天展出。
下午,莫凡就去了文明博物馆。
此次展出最贵重的物品是六件青铜器,莫凡对青铜器没什么兴趣,特别是莫比亚文明的青铜器,他空间里多得是,正愁着不知道如何处理。
莫凡过来是为了翻译出来的甲骨文。这个甲骨文和周商时期的甲骨文类似,但和莫凡空间里的玉简文字天差地远。
之前在大西北,莫凡经常前往考古队,已经知道一些甲骨文的内容了。里面记载的内容至今没有公开,实在是太匪夷所思。
莫比亚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和中国发现的周商时期甲骨文差不多,有社会生产的内容,捕猎、淘金的记载。另外还提到了魁札莫比亚(毕方鸟)的主人,莫比亚人称呼他为‘侯大人’,他饲养了三只魁札莫比亚。魁札莫比亚两翼一足,头顶火焰,人们从它的身上取火焰生活……
莫比亚甲骨文的文字和周商时期甲骨文的文字应该同出一源,非常相似,研究周商甲骨文的专家教授翻译起来并不困难。
另外还有天文方面的记载,有日食、月食等等,对祖先和自然鬼神祭祀与祈福等等。
最有意思的六块龟甲,龟甲左下角落标注有侯大人的名字,预示着和侯大人有关。
‘南之南之东有古遗,危险危险。’
‘南之南之东有古国,名海神城,为上古文明后裔,其人野蛮不堪食生鱼、生肉,好杀戮,好黄金。’
‘南之南之西千万里有大陆,已沉没,六尾神羽不可得嫣,憾之。’
‘东之东之东,昆仑虚,吾之桑梓,念之想之。吾等罪恶何日……’
桑梓赵古代也是故乡的意思,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先秦就有‘小弁’一诗,此诗传说是周幽王放逐太子姬宜臼,或是尹吉甫儿子伯奇受父虐待而作。其中有‘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大概意思是:看到父母亲种下的桑梓树,尚且必须恭恭敬敬立树前。哪个对父亲无不充满尊敬,哪个对母亲无不深深依恋!
海神城,研究人员猜测可能是波赛多尼亚,亚特兰蒂斯的首府。
亚特兰蒂斯又译阿特兰蒂斯,在帕拉图的著作和希腊神话等出现的一个神秘地区,一个人类至今无法解答的迷,同时在南美洲许多印第安文明作品中也提到过一个强大的文明,他们擅长航海,能制造可怕的武器等等,但没有直接指出是亚特兰蒂斯。
事实上,‘亚特兰蒂斯’这个名字的来历是柏拉图提出来的。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的老师也非常有名,是苏格拉底……
从甲骨文的记载推测,莫比亚文明的神‘魁札莫比亚’是侯大人饲养的宠物。侯大人来至东方,一个更为神秘的文明‘昆仑虚’。
如此就非常尴尬了。昆仑虚在现代看来就是昆仑山,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中国的第一神山,万祖之山,很多神话故事、传说都与它有关
但其实,关于昆仑山也有很多争论,现在的昆仑山和远古时期的昆仑山不在同一个地方。
现在的昆仑山是汉朝时中原人到了西域后,根据《山海经》对昆仑山的的描述,认为那里就是昆仑山,所以一直延续到现在的。而离《山海经》成书的年代已经上千年甚至更久远。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山海经·西次三经》:“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
《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
远古的东西考究起来麻烦,顶多当个读书看看罢了,具体位置在哪,实在没必要深究,估计也找不到。然而莫比亚遗址出土的甲骨文还提到了‘海神城’,亚特兰蒂斯文明,并且标注了明确地点,“南之南之东……”如果不错,应该就在百慕大三角区。
加拿大的教授、院士,对中方考古教授还是非常尊敬的,相信他们的翻译。如此一来,莫比亚文明更是多了一层神秘色彩。
百慕大三角区确确实实存在海底遗址,如比米尼大墙,位置在巴哈马群岛的比米尼岛一带。广大的海下建筑群有房屋、街道、堤坝、仓库等,最为突出的是一道由巨大石块砌成的石墙,迤逦1600米,石块每块长约5米,高约3米,厚约1米,石块与石块之间,有水泥浇注的痕迹,被称为著名的“比米尼大墙”。
1967年,美国潜水艇在百慕大三角区海底发现过一条海底马路。如果在潜水艇上装上轮子,就能像汽车一样在马路上前行。同时,美、法科学家在百慕大三角区的西部海域发现了一座巨大的海底金字塔,这个报道很少,也不知道真假。
莫凡作为阿鲁塔克的朋友,又是新贵超级富豪,之前还给即将建造的博物馆捐款了一百万加元,在提出想要单独看看莫比亚文明甲骨文的翻译,馆长没怎么考虑就同意了。实际上到现在,考古队早已经知道莫凡才是莫比亚文明的发现者,或者说第二发现者。最早的发现者距离现在有一百年,遗址那里还有他们的骸骨……但莫凡怎么会找到那里,真让人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