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北宋小厨师>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撤销提议
你们是不是觉得很委屈,很不明白朝廷为什么这么做,我杭州这么发达,你竟然只安排极少的份额给我们,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当初朝廷给予杭州极大的优惠时,别的州的百姓是怎么想的,他们容易也会这么觉得。朝廷是在厚此薄彼,把所有资源都给了杭州。我们连汤都没有喝。

天下间,不只有杭州的百姓是皇上子民,你们可有体谅过皇上,如今杭州已经起来了,除东京以外,就属杭州最为富裕了,皇上若是还一味的照顾杭州,那就做过了。你们现在的生活好了,要求高了,但是很多地方的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只要有一个百姓吃不上饭,皇上就是寝食难安,为此朝廷才会决定在西边,西北边,最南二郡多建立一些学院、医院,造福当地的百姓,带动当地的经济。

特别是西北边。没有那里的百姓在前面给你们顶着,杭州能够如此安定吗?做人可不能忘本,你们不能只看着自己缺少。大家都是大宋的子民,应该相互帮助才是,我个人对于你们这种自私的做法感到非常失望。”

这一番话说得二百名立法司是左右相望,面色稍显的有些尴尬。

一位年长的农夫道:“国相大人,我们这么做绝无让皇上难做的想法,我们只是希望我们的儿女都想能上学读书,将来为国效力,如今凡事都要识书认字,老汉自从选入立法院后。才明白读书的重要,只想自己的后代能够读上书而已。可别像小老儿一样了,临老才来学。”

不少人纷纷点头。他们认为自己没有错,只不过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读书,就是这么简单,而且面对如此富裕的杭州,百姓的需求还是增多了,他们迫切的需要学院这个东西,而蔡敏德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于是在这个关口上,提出这个要求,这就是蔡敏德,他商业眼光要比一般商人更加长远些。

李奇道:“你只不过是想自己的儿女读书上,但是还有很多父母却只是想自己的儿女不饿肚子,相比较起来,你认为谁的要求更加小,更加普通呢?”

一个士子就道:“国相,你说了这么多,不就是因为钱的原因吗?但是我们杭州的税收如今已经升至能与汴梁相提并论了,如此高昂的税收,为何不能给我们增开二十家学院?”

“二十家学院对于杭州的税收而言,的确不多,但是每笔钱朝廷都有规划的,其实真正将杭州的一年税收投入到全国各地,均摊下来,又能有多少呢?偌大的一个国家,如果随便支出的话,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们,三年内,杭州的税收会翻上两倍,因为一旦朝廷出现亏损,肯定会找有钱的地方收取高昂的税收。”

李奇说着又是语重心长道:“也许在你们眼中,这二十家学院用不了多少钱,但是也许在朝廷的规格中,这二十家学院的钱,原本是要去支助西边或者南边十几万人的经费,你们等于是要拿着十几万人的性命来为了你们的子女建造学院,你们认为皇上会答应你们的这个要求吗?”

这么说来,的确骇人,立法司们目光中也闪烁着狐疑之色,不知李奇这话是真是假,但这就是事实,不错,大宋现在的确富裕起来了,可是这种富裕是某一部分地方撑起来的,不是全国都富裕,向西北边、最南边,都还是很穷的,南边一片荒山野岭就不用说了,而西北边常年遭受战火的侵蚀,也没有人敢在那里去搞投资,经济是很难上得来。

以赵楷、李奇为中心的政治决策者,已经开始将重心从江南等地转移这些偏远地区了,不是说,就把杭州,甚至江南搞富就行了,这一点从提高杭州税收就可见一斑。

在李奇的经济建设中,是要以杭州为中心,覆盖全国的,如果现在不开动的话,贫富差距会越拉越大,造成两个极端,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穷乡僻壤的人就会往富裕的地方转移,导致穷地方就更穷,富地方就更富。

富裕与否,与人口是有着直接的关系,人口密集的地方,经济容易起来,特别是在这古代,这人口一旦转移,就很难转移回去了,为什么北方现在还是没有太大的动静,哪怕是燕云地区,也只是属于小农经济。很难达到杭州这种地步,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口支撑。

实在是李奇还不知道杭州都富成这样了,这都是交趾带来的。要是早知道,他肯定会早一步施行经济建设中最艰难的一步。

其实富裕江南。这并不难,江南有着非常好的地理位置,难就难在致富偏远州县,这还不能拖,一拖下去,人口一旦转移,那就更加艰难了。

在李奇的计划当中,是尽可能赋予每个州县一个特色。以此来吸引人流,不要造成太大的贫富差距。

这下一步,就是要从江南取钱,去提高偏远州县百姓的福利,刺激当地的发展。

这是国策。

虽然立法院是一个比较民主的机构,但是真正影响到国策的任何建议,都必须得让道,因为百姓只能看到跟前的利益,而国家有国家的发展,哪怕是在后世最民主的美国。国策永远还是高于一切,这国家的眼光是最长远的,不是一般百姓明白的。

基于这一点。别看这只是二十家学院,但是朝廷是一步也不会退让的。

一个士子又道:“可是一家学院对于我们杭州而言,实在是太少了,根本不够。”

李奇笑道:“这我也知道,但是朝廷兴建学院的策略是公私并行,特别是在杭


状态提示: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撤销提议--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