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温水煮大明>一百一十二、伟大的偶然

地锅蒸屉上的纱布拿出来在水里一泡,然后拧干之后又铺上,学徒工们紧张的放置酒粮,准备下一个循环。

看着李九在这边忙碌,写完标示的王亘方在那里叮嘱烧火的学徒工几句,连忙跑过来奉承着说道:“东家,这样的好酒肯定好卖,好酒就要有个好的名字,东家起个名字吧。”

王枫笑着说道:“酒坊上不是挂着招牌的吗,就叫做杜康酒。”

王亘方本来就是为了奉承王枫,没想到这酒坊叫做杜康酒坊,这酒就叫做杜康酒,不过细细的一琢磨这名字还真的不错,当然哪里不错两个人还真说不上来。

王枫看了两人一眼,笑着说道:“这名字我回去写好一会让人给你们送过来,现在我先出去准备一下,也换身衣服。”

因为为了避嫌,李若云没有跟着王枫进去,但是她替王枫拿了一身衣服一直站在酒坊门口等着王枫出来,看见王枫从作坊里出来,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李若云急忙将王枫拽到旁边一间空房子里,替王枫擦干身上的汗水,换上干爽的衣服。

王枫一边换衣服一边低声说道:“其实我很想叫这酒二锅头的。”

这套做酒的工艺的确就是二锅头,之所以起了个不着边的名字,倒不是为了避嫌,在原本的历史上,这酒要到清朝前中期才会出现,没有什么可避讳的,只是王枫想到自己如果起了个二锅头的名字,难免被其他做酒的琢磨出方法来,毕竟中国人自古聪明,从字面上逆推出做法的几率是很大的。

二锅头的典故王枫是从书上看到的,说是从前做酒,第一锅的所谓酒头之中的杂质太多了,喝下去烈性太大,对人有害,而最后一锅的酒尾则是太淡了,已经没有酒味了。

有京城的赵家三兄弟改进了烧酒的工艺,“掐头去尾”做出了二锅头,然后行销天下。

二锅头算不上什么顶级的名酒,但是他的酿造工艺并不是那么的复杂,而且在这个价位上足够清冽醇厚,远胜过同等档次的烧酒,另外一点,他是用高粱酿造的,高粱的价格要比米麦豆等不知道要便宜多少,成本就低了很多。

“掐头去尾”,烧酒的质量就能提升百倍,这效果类似于点石成金了,这样的变化很有戏剧性,所以让人看过之后很难忘记。

王枫记得清楚,在后世老家,二锅头和二锅头类似做法生产出来的酒,销量和受众是最广的,几乎大多数喝白酒的人都不排斥这种酒。

而且大家都愿意喝并不是单纯的因为便宜,而是因为二锅头的味道的确还不错。

尽管不能确定现在到底有没有出现这种酿酒的方法,但是王枫可以确定的是,这种酒会因为他而流传天下。

王枫后世虽然很少喝酒,但是酒的好坏还是略知一二的,这主要拜他的那个好酒的爷爷所赐,只是王枫因为年龄的缘故一直没有机会喝酒,对这个时代的酒没有印象,后来喝的几次都是这个时代上好的酒,虽然当时感觉到酒质不纯,味道有些杂,但是比起后世的白酒差的有限,后来在货船上尝过工人喝的酒之后,他第一时间想到了二锅头上面。

这个时代的信息流传的太慢,金陵城内生的大事,没有人传信,几百里以外的海州一个月之后能有耳闻就不错了,王枫不知道二锅头的工艺出没有出现,毕竟自己不是穿越时间,而是穿越空间,历史大势虽然相似,但是细节就不一定了,不过即使出现了,将这种酒行销天下的必定是自己。

因为这个工艺值得王枫钱,但是一斤好酒几十文钱总卖的上,酒坊的这些王枫最近一直在关注,按照这种“掐头去尾”的酿造方法,一百斤的高粱总能酿造出来五十几斤的酒,一石官制一百二十斤,差不多能出接近七十斤酒的样子,也就是说,十倍左右的利润,即使算上运费,七八倍的利润还是很轻松就能拿到,稍微操作一下,更多的利润不是不可能,更主要的是,这是一个产业,是与人生活相关的产业,不是凭空得来的钱财。

在没有出酒之前,王枫不敢十分确定,只能说是在赌,只是最差就是造出一大批酒精然后想办法卖掉,但是今天来到这酒坊现场,等到第二锅酒出来,再看看李九和王亘方那出自内心的震撼,王枫知道自己做对了,只是这就无法目前不准备出售,先将它们放在酒窖之中存放个一段时间,等到王枫考中进士或者拥有一定实力之后再考虑出售,这样可以防止有心人的打探和酿造方法的泄露。

看着忙忙碌碌的人群,鼻尖缭绕着似曾相识的酒香,王枫这次真的神游天外,他在纳闷,这样简单的法子,这些做了十几年几十年的老工匠居然没有现。

不过略一思考也就想通了,大家为了生计开设酒坊,赚的是一点辛苦钱,哪有什么劲头搞创新明,而且在这种师傅带徒弟的体系之中,师傅所传授的东西都是真理,唯恐改动之后出来岔子,就这么一代代传承先去,即使某一时刻一个人灵光一现,或者有心人总结,找出这么一个法子,还得防止来自各方的黑手。

从前不分几锅,酒就混在一个坛子里,最后再混合在一起,看起来没有丝毫的浪费,实际上差的味道和杂质全部都掺杂在酒里,想要好喝,就得用好水、好曲、好粮食,通过提升成本来提升味道,没有人想到这么简单的法子。

实际上这个法子处于人的思维盲点之上,就算是偶尔现,也觉得这是偶然


状态提示:一百一十二、伟大的偶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