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1852铁血中华>第211章 中英矛盾(八)

等韦泽好不容易把各省要资源的家伙们暂时说服,让他们先回各省好好工作。等了韦泽好几天的左志丹立刻就把英国人的事情报告给了韦泽。对于英国人这么上窜下跳的动作,韦泽也觉得很是不解。不就是一个狗屁日本么,犯得着让英国人如此激动么?

情报从来不是孤立的,韦泽很快就调阅了日本方面的情报,看了最新的鸟羽伏见之战的战报,韦泽登时就有点懵了。

首先是双方的战损,这时代光复军针对野战开发了大量的治疗措施,加上韦泽原本创建的军医体系理论就非常先进,所以光复军军事统计里面有“伤亡”的区分。现在拿到手中的战报是引用了幕府的战报,所以只有战死者的数量,没有伤者的数据。

在鸟羽伏见之战中,幕府军战死223人,倒幕军被斩首1388人。战报中专门强调,幕府军把倒幕军的死者与被俘者统统斩首示众。胜利者的损失倒没什么特别的,光复军一场大战下来也就这么点损失而已。问题是兵力三比一,倒幕军居然只死了1388人,这对光复军来说实在是荒谬的结果。如果是五千敌人遭到一万五千光复军攻击,光复军下定决心连俘虏都处死的话,敌人能逃走388人就算是祖上积了大德。

这里面的战报对于幕府军方面记载非常简略,毕竟在日本作战的部队是“中国使馆卫队”为核心的联合部队,日本人对这支军队还是比较忌惮的,很多消息当然不会让中国方面得知。

根据“中国使馆卫队”的报告,面对800萨摩藩军队,光复军先以炮兵速射奇袭,接着是一个排的光复军从距离萨摩藩阵地不足100米的距离发动了突击。萨摩藩的军队万万没想到敌人竟然就这么突然冒了出来,战报中用“敌人被吓呆”来记录萨摩藩的表现。

令韦泽非常自豪的是,随着单打一金属壳子弹的出现,光复军已经淘汰了排队枪毙的所有战术,而是采用了传统pla的三三制与运动战。新的无烟火药已经开发成功,8毫米的“小口径”步枪已经在研制之中,就等1875年后替换掉现在全世界流行的11毫米口径的步枪。1875式步枪原型就是俗称老套筒的汉阳造,8发弹仓式设计,8*50毫米全金属子弹。

因应了这种变化,光复军的三三制战斗小组也已经是最新军队战斗模式。精锐的pla能够在战前运动到敌人50米距离,如果配合了夜色等自然情况,甚至能抵达敌人阵地前20米左右的距离。

光复军自家的训练里面当然有相应的防御措施,但是对于刚学会西式排队枪毙的萨摩藩军队,这种距离的冲锋的确能把他们给吓住。

参加战斗的“中国使馆卫队”抵达敌人不到10米的距离时,立刻匍匐在地,对着敌人猛烈开火。刚见到神兵天降的萨摩藩军队看到敌人突然消失,接着遭到连续不断的猛烈打击,整个军队陷入混乱。

当时还有300名炮兵操作的24门火炮的猛烈打击,500中日联军快速通过道路冲上萨摩藩的阵地,对陷入混乱的萨摩藩部队放了排枪,接着就进行了激烈的刺刀战。近战开始进入全面混战之后,精通白刃战的新选组经过一番奔跑,终于加入战团。

新选组的确精通肉搏,他们在战场上砍起萨摩藩的士兵真的是一刀一个,用上了中国赠与的夹钢打造的日本刀,甚至有把敌人一刀两端的情况。见到这帮煞神的凶猛,号称刚毅果敢的萨摩藩军队彻底崩溃。但是他们已经无处可逃,中**人在战斗中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逃跑的敌人遭到来自背后的排枪射击,如同被打兔子般一个个放到。

一举歼灭了800萨摩藩主力,伏见地区紧靠萨摩藩的长州藩阵地随即遭到了连锁攻击,混合部队总共将一千多人的倒幕军斩尽杀绝。最终的战场检索以及询问中,光复军大概击杀了200多倒幕军,日本步兵击杀了近400倒幕军。新选组则是连伤兵都没放过,却只杀了300倒幕军。且不说战斗的血腥程度,从战果上来看,这帮武士们在战场上风光不再。

最重要的是,这1388人里头只怕得有1000是光复军带领的联合部队的战果。一万五千的幕府军面对不到四千的倒幕军,战斗三日,总共只造成了三百左右的死亡。这个战斗效率低的吓人。

韦泽眉头紧皱,他看着中国带队指挥员对此次战斗的评价:幕府军战斗意志薄弱,行动迟缓,战术安排糟糕。只要敌人能够更强硬一些,无论如何都看不出幕府能够胜利的可能。

幕府军是一支输不起的军队,任何一次失败都有可能导致幕府的崩溃。这是韦泽以及光复军最初的评价。当时做出这样的评价,完全是基于日本的情况以及幕府的特性,现在再次做出这样的评价,更是基于幕府军的战斗力。从报告上来看,指挥员周新华对幕府军的未来一点都不看好。

读完了报告,韦泽询问外交部长左志丹,“英国人到底是什么态度?”

左志丹立刻介绍起来,英国大使找到了中国外交部长左志丹开门见山的问,“据说中国参战了。”

“这是谁编的谣言?”左志丹毫不犹豫的反问道。

与欧洲那一众小国和各种比较独立的势力不同,远东就这么几个国家,介入远东的国家与势力就那么多而已。左志丹如此明确的否定,英国方面也很不高兴。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种不高兴实在是让中国方面很不解。英国的确很强,但是英国在亚洲是客人。即便英国搞


状态提示:第211章 中英矛盾(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