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联盟势力区外,旧墨西哥地域,旧瓦哈卡州。
旧瓦哈卡州位于旧墨西哥南部,可以算得上是当年的国家墨西哥土著文明保存得十分完好的区域了。作为历史上墨西哥玉米的发源地,玉米食品随处可见,每到每年的玉米收获期还会有盛大的节日……但,自从全球性战争被掀起后,节日自然也就变成了苦中作乐的难得选择。而因2083年的其中一颗摧毁了部分南美洲的巨型原子弹,虽然距离旧瓦哈卡州较远,但还是些微影响到了当地的土地,这里的作物在时间和核污染的影响下已经没有当年那样肥沃的生长条件了。
瓦哈卡市,是旧时的瓦哈卡州州府所在,而现在,它依旧存在着。
一般来讲,联盟势力区内被重建或修复的城市都被冠以“新”的前缀,如新芝加哥市、新多伦多市;或者被冠以特殊的前缀用以区分现在的和以前的,如第二布鲁塞尔。而未被修复或重建的旧世纪城市,往往被称为“旧xxx”,现在联盟势力区内已经很少有这样的地方了,联盟也不会放着一片城市废墟而不去利用,要么清理掉废墟让被毁掉的旧城市彻底消失,要么干脆在略有偏差的位置建起重新命名的新城市,后者一般就没有城市名前的“新”、“旧”前缀了。
势力区外的地方,无国籍人民绝大多数都是利用还算较为完好的旧世纪城市遗址居住的,或依靠召集起来的人手集中重建、修复几栋楼或一个街区,或干脆在城市遗址附近或完全的荒郊野岭新建自己的住处。久而久之,一些村、镇等聚居处便形成了,毕竟人类是群居动物,往往一些较为完好可以继续使用的交通道路旁、地势平坦之处或土地适合种植与放牧的地方有一户、两户人建房定居,往来经过的人就会愿意在他们附近再建住处,这就是这些村、镇的原型。
无国籍人民平均生活水平远不如联盟民众,其经济条件、遗留设备持有量、科技水平等同样是落后的,无国籍人民中基本没人有能力完全修复、重建旧世纪的一整座城市,就算是很多人合作出钱出力也效率极低,成本与收益不成比例。
但这里,新瓦哈卡市是一个例外。
旧世的瓦哈卡市所遭到的毁坏并不算严重,而因为处在北美洲南端,是距离南美洲最近的、有数的未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城市之一,很多因2083年南美原子弹威胁而北迁的人类都经过和驻留在了旧墨西哥。这部分人在“文化打击”发生及联盟组建后,大部分继续北迁加入了联盟,而少部分则留在了受损较轻的几座旧墨西哥城市,其中就包括了旧瓦哈卡市。旧的瓦哈卡市因为在北美洲联盟势力区的南边境外,而没有加入联盟的来到这里的人和这里的原住民们既不愿意向北与联盟边境靠得太近,又不愿意向南去南美洲,毕竟南美洲的什么地域还有未散的辐射污染是未知的,所以旧瓦哈卡市的位置是比较“正好”的那种。而且旧瓦哈卡市还是“正好”中受损情况最轻的城市。
本来就驻留在这片地区而又愿意作为无国籍人民的本地人和外来人便仗着人多力量大和集思广益,花费了3年左右的时间将旧瓦哈卡市修复了。当然,毁坏的建筑设施和城市基础设备中“超出年限”的部分都被“文化打击”完全摧毁了,人们只能用退步后的手段、工具、建材尽量“以旧补新”,还要多亏了其中少数略有资产的人慷慨资助了一些遗留产物让进度加快了不少。
人只要聚得多并且走投无路,要么无私团结,要么自相残杀。而联盟组建后的这里的人们选择了前者,这是这座城市能够成功被修复并保留“城市”这种规模等级的最重要因素。
在这座城市真正意义的“竣工”前后,原住民与外来者也在协作过程中建立了友谊与互信关系,让这座城有了灵魂,那是人心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他们齐心协力为了拥有家园而“创造”了家园。那个时候,人们便想到了命名,这里因为没有被废弃所以“旧”的前缀已经不合适了,而大家又不愿意舍弃原来这里的名称,所以便借鉴联盟的命名规矩,加了一个“新”的前缀。
“新瓦哈卡”就是这么诞生的。新瓦哈卡虽然不是非势力区无国籍人民唯一的一座“新”城市,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但却是最早建成的、属于无国籍人民的城市。新瓦哈卡的建成和命名为世界各地的无国籍人民提供了可以吸收借鉴的经验,也鼓舞了他们的士气,唤醒了无国籍人民们从“得过且过”到“过得更好”的梦想。新瓦哈卡的名字是全球无国籍人民都听说过的,尤其在依旧零散独居或小规模聚居的无国籍人民心中是一种向往,不仅是那个地方、那座城市,还有那个氛围和可以想象到的安全感。
联盟在得知新瓦哈卡成功建立后,没有第一时间表态,说实话,新瓦哈卡的市民们都非常担心联盟会出兵“平”掉自己的家园。联盟是地球上唯一的、正统的、统一的(第三点是自诩的)政权,联盟的目标也是统一全球,实现人类大团结、大共荣。(反抗军当然对此持怀疑态度。)
这就像是在大商场门口摆了个地摊,在一定程度、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垄断。而且联盟有理由怀疑无国籍人民的真正用意,会不会是有反抗军参与并操纵的?今天你能成立一个城市,明天可能还会成立另一个城市,一个月后会不会成立一个州?一年后是不是还想要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