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同志来说,季霍米罗夫这个名字是很陌生的,按照一般的惯例,肯定会有同志在百度上搜一搜。当然,确实也能搜出个季霍米罗夫来,不过那个亚历山大.季霍米罗夫是头号恐怖分子,俄国的本拉登。
李晓峰肯定不准备搞恐怖袭击,所以这个季霍米罗夫肯定不在他的名单上。接下来要说道的这个季霍米罗夫,叫尼古拉.季霍米罗夫。当然,这个名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依然是陌生的。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大家应该会很熟悉——喀秋莎!
这当然不是个俄国姑娘,只要是熟悉二战的同志,都知道,这个喀秋莎是俄国火箭炮的代称。那么季霍米罗夫跟喀秋莎有什么关系呢?很简单,季霍米罗夫就是喀秋莎之父。
尼古拉.季霍米罗夫,俄国化学方面的专家,主要的研究领域就是固体和液体推进剂。在沙皇时代季霍米罗夫就接受俄国当局的资助,进行火箭方面的研究。在1905年获得了“空中和海面发射的火箭自行推进炸弹”专利(很绕口不是)。
应该说,俄国当年在火箭方面的研究是非常领先的,原因嘛,主要原因是毛子非常重视火箭炮,次要原因是其他大********不重视这种武器。此消彼长之下,难得的毛子也就领先了一回。
那么北极熊为什么会如此的重视火箭炮,而包括日已落帝国在内的其他流氓就怎么没兴趣呢?这还要从头说起,在十九世纪最初的那几年里,也就是拿破仑最牛逼的时代,一度日已落帝国对火箭也是很感兴趣的。
在1805年,日已落帝国责成威廉.康格里夫上校——一名曾经任职于英格兰乌尔维奇皇家兵工厂实验室的汉诺威裔(看来德国人在火箭技术上确实有天分)炮兵技术军官,去研究火箭弹。
这就是后来大放异彩的康格里夫火箭(其实就是一种长杆状的带个大脑袋的玩意),在1807年英军攻击哥本哈根的战斗中,残暴、冷血、毫无人性的英国皇家海军向这座童话之都发射了曰25000枚康格里夫火箭,几乎将这座美丽的城市夷为平地。
到了1812年,继承日已落邪恶传统的美帝也惨遭康格里夫火箭的袭击,损失惨重,随着美国国歌“火箭红光耀目”遗臭万年(意指英国人用火箭轰击麦克亨利堡时的情景)。
之后的1826年,一小队荷兰士兵依靠康格里夫火箭打退了六千名土著的进攻。可见这玩意杀伤力还是相当的理想的,用康格里夫本人的话来说:“便于用很小、很轻的装备在短时间内或者瞬间发射大量的弹头。”
请记住这句话,因为俄国人之所以重视火箭炮,全部的原因都在其中了。实际上康格里夫传入俄国之后,立刻让毛子欣喜若狂,大批量的开始装备康格里夫火箭,并作出了一定的改进,比如增加了自旋稳定装置。
没办法,康格里夫火箭其实跟我们儿时玩的窜天猴差不了太多,精度那是相当的低、稳定性更不是一般的差,可以说几乎无法击中瞄准的目标,摧毁目标完全靠运气以及用数量来覆盖。根据当年目击者的描述,这玩意儿一经发射,便开始沿着飘忽不定的之字形弹道乱飞,而且只要风向稍有不对,就有可能调转过来干掉自己人。反正使用这玩意要有勇气更要有运气。
而众所周知,在十九世纪中叶,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火炮开始从前膛炮转向后膛炮,而且随着膛线的出现,身管火炮的精度是极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不受控制的窜天猴自然是不讨喜欢的。
除了俄国,其他的极大********很快的就淘汰了康格里夫火箭,原因是毛子的技术水平低,冶金技术跟不上形势。而康格里夫火箭生产简单、价格便宜,毛子们一直在用它。
甚至到了日俄战争时期,毛子分析失败原因时,就认为没有给前线部队装备大量的炮兵用火箭是重要的失败因素。根据毛子的看法,火箭武器重量轻便(跟身管火炮相比,发射装置不需要承担多少后坐力,自然轻),火力猛,射速快,机动灵活,是良好的支援武器。
实际上火箭炮之所以能首先在俄国大放异彩,也正是因为上面这些原因,毛子的“哥萨克军事传统”对于机动和火力的渴求是无止境的。在大范围的机动作战中,任何笨重的跟不上队伍的火炮都是不受欢迎的。
尤其是俄国内战,跟之前的一战是有相当大区别的,一战是典型的阵地战、战壕战,几乎不存在什么机动。而俄国的内战动则转战数千公里,红军和白军在广袤的国土上你来我往,杀得天昏地暗。所以,不管是红军还是白军,对骑兵和机枪更有爱,而对于笨重的火炮,那真是毫无兴趣。
当然,这种作战模式也是有相当大问题的,按照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军队的核心就是火力,谁的火力强谁就有优势。而为了机动灵活,红军的火力不是一般的单薄。后来兵败华沙,除了图哈切夫斯基和伏罗希洛夫之间有龌蹉,配合不当之外,没有足够的炮兵支援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说了一大推,其实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火箭炮很好,很对红军的胃口,也对某仙人的胃口,为了避免红军再次缺少炮火支援,开发一种生产简单、重量轻便、火力猛烈的武器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作为喀秋莎之父,季霍米罗夫无疑是很好的人选,此公乃是这个年头世界火箭炮界的权威泰斗。实际上此公1919年还亲自致函苏联人民委员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