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大宋权臣宠妻日常>第七十三章 难民

要说最早知道方腊起义攻陷了杭州城的,还是距离苏州较近的无锡,在没有即时通讯的宋朝,一方出现了天灾**,便会出现大批难民,人都有趋吉避凶的本性,求生欲,在所有生命中永远是排在第一位,只要能活着,什么都好,有些人哪怕不要尊严,像狗一样存活在世间,也不愿意去死,这就是求生欲的强大。

所以有不少人都向着北方涌了去,有些人是从杭州逃出来的,有的是杭州附近的小城,村庄,一听到杭州被攻陷了,急忙收拾细软,拖家带口北上,所以苏州进来出现了不少难民。

逃难的人有两种,一是富贵之人,他们珍爱自己的生命,也有足够的财富换个地方继续安逸的活下去,另一种生活贫苦之人,他们对于原来的生活没有多少的牵挂,也没什么好留恋的,没钱,没地,就一个空荡荡的土坯房子,哪有自己的命重要。

而那些生活还过的去,在当地家庭置办的都还不错的百姓,还处于观望中,没真正危及到自己生命的时候,他们是舍不得离开的,所以,总的来说,难民潮还没到最汹涌的时候,等到南方民不聊生的时候,将会有大批的人迁徙到苏州,甚至更北的州城。

即便是如此,无锡的米粮价格也贵了一倍不止,州城已经有些难以承受民众的数量,富裕的人终究是极少数,大多数贫困的人哪里承受得了如此昂贵的粮食价格,这些人都只能等着被救济,没人帮他们,就只能自己想办法,野菜,树皮,一切能吃的东西,等到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就会爆发百姓的暴动,那是无比可怕的,烧杀强掳,一些人会在其中浑水摸鱼,然后越来越多的人会加入他们,也会越来越难控制,这是谁也不想见到场景。

偏偏这里面有想要发财的人,将米粮囤积起来,还有些大户,也开始囤粮,如此才让他们有一丝安全感,这种行为不仅间接的抬高了粮价,促使市面上的粮食也越来越少,欧阳府也在囤粮,在第一批难民到的时候,欧阳洵就将府中所有能流动的银子换了米粮囤在府中。

每天中午的时候,年逾七十的老人会带着家中的仆从在城南济民,每天的分量不多,一个馒头一碗粥,一般会准备两百人左右的食物,毕竟真正的浪潮还没到,然而府中的粮食还是一日日在减少,而难民的数量也在一日日增多,如欧阳府济民的还有几家,但每天也只准备了百十人的分量,而城外的难民,已经有千余人了。

好在官府已经准备开粮仓了,势头总有缓解的样子。

每日散完粮,他都会在城东坐一会儿,他发现难民中不仅是吃的问题,有不少人还生了病,就在昨天有一个妇人抱着孩子跪到了他的面前哭诉。

“恩公,救救孩子吧!我知道你是大好人,每天都来这送吃的,我这孩子已经病了好几天了,再不救就没命了。”

妇人泣不成声,怀中的小女孩已经昏迷了,满脸通红,一脸的痛苦之色,站在她旁边的男人红着眼眶,一言不发,扑通一下子跪在了老人的面前。

欧阳洵连忙让人去城中请了郎中过来,郎中望闻问切后,确定了病因,淡淡的说了句还有救,一脸关切的夫妻二人顿时喜极而泣,之后给他们抓了药,两人又跪下给二人磕头,他们没有什么能报答的对方的,唯有以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感激。

老人将他们扶了起来,让他们先去煎药,救孩子要紧。夫妻二人是因为孩子,才放下尊严来求他,然而这些人中,有多少是生了病而硬扛着,不得而知。所以他在城中雇了几个郎中,特意到这儿看病抓药,而这些钱,都是由欧阳府出,在任何一个时代,救命的药永远比吃的东西贵,虽然都是为了或下棋,但药材是有限的,而粮食却可以大面积种植。

老人也经常会在看病的地方坐一会儿,不是为了让别人感激他,而是看到病人拿到药就好像得到了生的希望一般,他很喜欢这种感觉,拥有希望的感觉,只是他年岁到底大了,没坚持几天,还是服软回家中休息去了,府中的银子如流水般流走,但没有任何一个人说什么,因为他们的家风便是乐善好施,灾难时期,银子是最无用,也是最有用的东西。

而且这还是那几位郎中拒绝了欧阳府的诊费,将药材价格减半的结果,每一个郎中都是由自己的师傅带出来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医德传给了他们,曾有一句对联,便是如此称赞他们的。

宁愿架上药生尘,但愿人间无病人。

至于老人的七十大寿,欧阳洵在一次晚饭的时候便直接说不办了,至少也要等这场动乱过去再说。其实倩雪他们也知道,这次不办就没有机会再办了,这次起义的势头不小,即使平定下来,没有几年的时间,江南也极难恢复元气。

民生凋敝,老人又怎么会同意他们这些小辈大操大办呢,欧阳相公已经七十岁了,在这个六十岁就算高龄的宋朝,要走也就是哪一天的事情。

这两天欧阳一直有些心神不宁,距离寿辰已经没有几日了,林叶却一直没有消息,她有些担心,会不会路上出了什么事情,早知道,就不让他去拜访什么朋友了。

和她一样心神不宁的,还有她的两位弟妹,他们的孩子都考取了功名,放任到地方做官,而恰巧,他们当父母官的地方就在杭州,州城破了,也不知道附近的州县如何,二弟妹白潇潇听到杭州城破的消息,一下子就昏倒了,岑灵


状态提示:第七十三章 难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