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得踏足这一道统前田道清想了很多,也考虑过是否该等钟铁二人一年,但是眼看着四渎和条口两个穴位也很快就能打通,他实在是等不及了,于是决定先行尝试一下。
将已经看过的一万多字来来回回反复揣摩,田道清自认为大概弄清楚一些眉目,此功法就是要人借助天地之间灵气的阴寒属性激体内的潜能,最终建立一种特殊的循环体系。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绕开了必须清除穴位间天然形成的巨大壁垒,也就是说只要打通阴寒属性的通道就可以,如此一来当然面临的阻力大为减少,当然与之相配套的内力和技法肯定也是偏向阴寒。
不得不承认明这一功法的人真得是构思巧妙,实际上这与煅体之法多少有些相似的地方,不同药浴和煅体方式往往是有明显差别,相应的内力武功同样带有一部分火、寒、毒、怨等方面的偏向,只是通常这种偏向和程度并不确定偶然性很高。但这一部武诀则是从根基上就是确定了走向,因此也讲明了这种阴寒性状将表现的十分明显。
十几天过去了,四渎和条口两个穴位在预期时间之内毫无阻碍地打通了,除了内力增加近一倍之外没有什么新的变化。期间持续阅读过程中了解到这部武诀从目录来看共分为四大部分。
田道清至此已经看了近两万字是第一部分约占全书篇幅的六分之一,是讲解修行的基本原理的方法;第二部分是介绍修行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和一些解决技巧及经验大概占了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第三部分是一些配套的武技和内力运用等特殊技法,内容非常少,如果不是虚文完全看懂前没办法跳跃田道清倒是非常有兴趣先睹为快;最后一部分近一半的篇幅都是在说一个事,那就是全身所有穴位打通之后如何突破那一层大境界。
但是这段时间里感悟和区分天地间灵气分类方面却没有半点进展,先田道清现每次摄取的灵气并非书中所说差别不大,按自己的感应来看每一次都有着天壤之别;其次这些灵气根本没有办法过滤,哪怕是自己认为是同一种灵气仍然酆要么是根本没有杂质要么就全是杂质的情况。如果自己按这种断断续续的方式输送灵气根本就满足不了要求。
书中要求每次捕捉并吸收的灵气后先将阴寒之外的灵气作为杂质驱除排出体外,然后再将灵气送进穴位阻隔之处寻找某一孔窍,而且要求这个过程必须持续不断,如此时间一长自然就可以挤出一条通道。一旦停止修行这个通道仍然会慢慢收缩,所以必须一鼓作气持之以恒,等到这一通道慢慢变得足够宽阔时穴位自然就是通了,到时内力能够自由通畅地出入自然就不用再担心再收缩回去的问题。书中甚至还用了一个比喻:水滴石穿。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每一个穴位几乎不存在打通时的瓶颈,而且只要对周身经络穴位的控制力足够强既可以多个穴位同时贯注灵气也可以引导灵气循着经络依次穿过多个穴位。
但反过来看,如果某个穴位阴寒灵气通过的孔窍太小就只能使用丹药等外力强行开辟,还有就是修行环境中阴寒灵气的多寡影响也极大,不过最为关键的却是这将很可能奠定了修士一生的基调,未来基本上都只能走在阴寒系这一条路上。
此外,还强调提纯灵气这一步很关键一定不可以马虎,同时建议修行初期服用一些丹药提高阴寒灵气的感应能力,不过对于为何这么要求只字未提。田道清本来想把修行问题和技巧也看一下,但武诀的第二部分不知为何虚文破解难度陡然增加根本像是换了一种写法。短时间内很难摸索出最佳破解思路,花了好大力气才找出了一小段话,第一句就是:修法由我不由经。
大致意思就是说,前面的基础修行方式只是前人的一种规律性的总结对多数人都是适用的,就算是《道法指要》那样的传世经典也不可能适合所有人,但是每个人的自身情况和修行条件大不相同,修行中的适度调整是允许的也是必然的,但是这种调整也要有一个度以免出现大问题。这个度如何把握只能是自行把握,实在拿不定主意时建议可以提前咨询一下修为高出很多的前辈。
田道清并没有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从各经络的七十二大穴着手,而是先选了间使这么个小的穴位做试验,他猜想武诀第二部分的问题和技巧对于自己很可能多数都不适用,由于阅读难度增加太多就每天只花固定时间看多少算多少。最开始田道清还严格按照书中的要求进行灵气过滤,果然现这样时断时续的灵气注入根本不足以撑开穴位阻隔,那个孔窍有如呼吸一般时大时小没有本质变化。
最后他干脆省去了过滤这一步,却意外现这样做十分有效而且也没出现什么问题。虽然判断不出来哪里阴寒灵气更好,但还是选择了到宅内的一处枯井之中修行,他认为相对外面这里阴冷湿寒的环境或许多少能有些脾益。由于田道清就过上了这么一种只有看书、坐井观天、吃饭、睡觉四种活动,如果有人看到他这种极其规律的生活方式一定会认为那井中隐藏着什么宝藏需要日以继夜地寻找。
按书中所述,在最开始整个人一定会有阴冷的感觉而且愈演愈烈直到无法承受,资质出众的一些人出现身体上霜甚至结冰等情况也有,这只能是说明进展度太快的正常表现。
此外,书中提到每个人一定要量力而行,有时侯欲则不达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