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云的抗日>第二章艰苦的抗战(十五)

潘毓桂和秦德纯是好朋友。熟悉)军高层的人对这一点不会感到意外,秦德纯一度被看做亲日份子,例如《秦土协定》,不少人便认为这是其卖国求荣造下的孽。而历史上,)军之所以在卢沟桥事变之后遭遇日军重创,这也和潘毓桂与)军高层亲密的个人关系不无关系。乃至)军的布防等军事机密都不隐瞒潘毓桂这个“自己人”,结果却正是由于潘的出卖而导致了)军在南苑的惨败。

欧阳锋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华北局势,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而秦德纯之前的“劣迹”现在倒验证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则古语。正是因为其人有签订《秦土协定》这一“前科”,再加上潘毓桂拍胸脯担保,同时,因为学兵军和57军的异军突起,)军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于是,日本人将秦德纯视为“中日亲善分子”,同时也将其掌握的)军不再视作重要威胁。而没有将已经实力加上潘毓桂从中说道,因此日本人没有将他及其掌握的)军视作威胁。1。事实情况是,寺内寿一还有香月清司这一推断差一点就成立了。如果没有欧阳云的出现,没有学兵军的雄起,秦德纯今天的表现将很难说。倒不是说秦德纯这个人的人品不行,关键的一点是,在当时那个时代,似他这样的军阀,将身家是看得高于一切的。在当时国内军阀林立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军这支队伍,可以说秦德纯也好、宋哲元也罢,早就被遗忘在历史的缝隙中了。

香月清司原来认为,只要第一军摆出强硬的态势,)军便会望风披靡。3。谁知道,这一次,即使第一军大半的兵力直指怀柔,)军竟然巍然不动。

秦德纯和)军这番表现大大的出乎了日军的预料,现在一个抉择摆在了寺内寿一的面前,对于怀柔,究竟是打还是不打呢?他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太多,因为就他所亲自指挥的赤城一带,吉星文在整理好队伍以后,开始在黄鹤文部的配合下,就利用手中的野鸡毛部队,对日军实施了袭扰作战。1。

赤云一带的地形,比之北平附近要复杂得多,利于小部队机动作战,而不利于大集团的规模作战。任丘军校所授课程中,对于袭扰等游击战术是相当重视的。而吉星文作为最初的教官还有第一批毕业生之一,受欧阳云的影响,对游击战术有着相当的研究。而那些保安团、山匪乃至私人武装出身的“临时自卫队”,正面作战不行,用起旁门左道来却是一个比一个厉害,在二十个银元一个鬼子人头的诱惑下,各种诡异战术层出不穷。4。其中最著名的是由五个江姓猎户组成的猎杀小组,这五人久在山中狩猎,擅长制造埋设各种陷阱、机关,其中老幺江铁掌更有一手百发百中的枪法,结果,他们愣是凭着一支中正式,三支老套筒还有几柄砍杀刀,短短三天便猎杀了十七个鬼子,不仅让小鬼子闻之色变,也在众多的“自卫队”中闯出了赫赫名声。

吉星文和黄鹤文发起的这场袭扰战耗费了寺内寿一大量的精力。9。这种情况下,以延庆为基,昌怀线的作战便完全交给了第一军司令官香月清司。而打不打怀柔也就成了香月清司为之纠结不已的难题。为此,他不惜带领司令部参谋们花费了大量精力在沙盘上进行演练,最终发现,如果真想和学兵军主力进行决战,怀柔就必须拿下,否则的话,则等于在延(庆)昌(平)之间被生生的埋入了一枚地雷,而这枚地雷一旦择机爆炸,那对日军的危害将是无与伦比的,甚至极可能改变日军耗费大量精力和心血建立的战场优势。3。香月清司最后拍板:“打!必须拿下怀柔!”然而,他这边才下定决心要先打怀柔,昌平传来了不妙的消息,18旅团竟然被学兵军给围了。而一零八师团及第九师团主力针对昌平的进攻也频频受挫,耗时快24小时了,竟然没有任何进展。

相对于第一军十几万的大军来说,18旅团并不占多少分量,然而,香月清司却不敢坐视其被全歼。1。这不仅因为这将诞生一个羞辱的历史(天津大捷后,日本始终不肯承认一零八师团被歼,为此甚至迅速的重新组建了新的一零八师团)自明治维新以来,日军首次出现被全歼的旅团级编制以上的部队,必将对日军之士气造成极恶劣的影响。另外,对于刚刚掌权不久的军政府的威望也将是一次严重的打击。为了拼凑出一支新的一零八师团,日本军部已经将预备兵力耗光了,这一次,是无论如何也弄不出一支新的18旅团了。7。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第九师团乃日军老牌劲旅,18旅团也是鼎鼎大名,这一次的糊弄程度要难得多。

这一次,香月清司在救与不救的问题上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一系列命令,除了留下一个旅团监视怀柔之)军,其它部队悉数即刻出发,开往昌平,欲对学兵军来一次反围歼。

香月清司这一次调兵遣将的速度相当的快,而他不知道的是,他刚刚得到的那份战报其实并不准备,此时的18旅团已经不是被围那么简单了,准确点说,困兽犹斗才是真实的写照。5。

随着欧阳云带领着警卫团亲自加入战场,当那面让刘奎等人心惊胆战的)军军旗高高飘起这等于告诉了日本人学兵军军长欧阳云的存在,先不说井书宣时等鬼子军官看懂了没有,至少,学兵军下属各基层作战单位的军官是看出来了。于是,战场的各处,不时传来各色呼喊:“兄弟们!小长官来啦!和小鬼子拼了!


状态提示:第二章艰苦的抗战(十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