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龙啸大明>第二二五章 除夕—主动出击(一)

十二月二十六日,屯齐率领着清军的前锋人马攻破了南京的外围城墙,在南京城外东南的大校场驻扎,就在同一天,正红旗满洲固山额真韩岱也率军驻扎在南京西南的南湖边。而商家军的外线人马也己经进入了预先约定好的位置,正在寻找战机。

二十七日,阿济格亲率大军,来到南京城里,驻军在城南的聚宝山边,这时淸军己在南京城外,聚集了十二万左右人马,基本都驻扎在南方,因为南京城太大了,十多万人马根本就不能围住,也就只能堵住南京一面。而就在当天,淸军向南京城发动了第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主攻的方向是聚宝门。

虽然商毅已经做好了和清军打巷战的准备,但这并不表示就会放弃防守南京的城墙,因为南京城拥有十分完善的城防设施,还有外秦淮河作护城河,清军想要直接攻打南京城,必须要先强渡外秦淮河才行,有这么好的条件,如果不加以利用,先给淸军造成沉重的打击,那可就未免太lang费了,退守南京城內,是在实在守不住城墙的情况下的选择。

而且这时商家军也已在外秦淮河边布置下了防守阵地,以秦淮河为屏障,抵挡清军的进攻。秦淮河虽然不算大河,但在商家军严密火力的防守下,想要突破也不是那么容易,而且商家军的水军还封锁了秦淮河的长江入口,使清军的水师无法通过长江来支援进攻,只能靠在秦淮河边临时征集的一百多条小船强渡秦淮河,其中有不少船只能装下十余名士兵,还有十几艘甚致还是花舫。

虽然商家军这次带来的重炮不多,但打这样的小船还是绰绰有余,因此炮声隆隆,打得秦淮河面上水柱四起,波lang翻滚,清军的船只被一艘一艘的击沉,清兵们一个个的落水身亡,跟本就无法攻到对岸去。在商家军的打击下,阿济格很快就明白,强攻是没有用的,因此很快就退兵罢战。

而这一次南京城中的百姓、官员们总算是亲身体验了一次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虽然还没有清军攻进南京城里,但在城外巨大的爆炸声,依然可以听得十分清楚。不过并没有多久的时间,爆炸声就平静了下来,而南京城中也意识到商家军又一次打退了清军的进攻,因此也是一阵的欢腾。商家军的声望,也再一次被推向高峰。

不过在随后的三天时间里,清军都按兵不动,并没再向南京城发动进攻。仅仅只是在江面上向商家军的海军发动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但在海军的重炮打击下,被击沉了十余船之后,也立刻就撤退了。而南京城中也恢复了不少生气,因为百姓们对商家军的信心都大大增强了。

但商毅心里十分清楚,清军的进攻才只是刚刚开始,都是试探性的,而且还没有动用火炮火枪等火器,估计是还没有运到,因此真正的危胁,还在后面,决不能以为清军就是技止此尓。

而且通过对城外清军的侦察,商毅也知道,这几天清军虽然没有发现进攻,但也沒有闲着,而是在加紧时间砍树造筏,而且还在长江边上征集到大量的船只,显然都是在为下一次进攻做着准备。也可以想到,一但清军再次发动进攻,无论是强度还是规模,都会比这几次要大得多。

于是商毅也趁着这个机会,向南京的居民下达了全面动员,号招百姓一但清军攻破南京城墙,不分男女老幼,匀有守地卫疆之责,要坚持抵抗到最后一刻。

当然商毅也不会一味的消及在城中等着清军进攻过来,虽然寻机歼敌主要是由外线的成进付责,但在内线防守,仍然也要以我为主,积极争取主动进攻的机会,牢牢撑握住战场的主动权,这是商毅自从接受军事教育以来,一直被灌途的战术战略思想。

不过现在清军虽然没有再次发动进攻,但对营地的防守还是十分严密,层层设卡,步步设防,双方发生过几次百人规模的小战斗,虽然商家军利用射程和火力上的优势,一直都占据上风,但一直没有发动一次中大规模进攻的好机会。

岸上不行,商毅的目光,也转移到长江上。

根据侦察兵提供的情报,清军的水军驻扎在龙江关,也就是著名的龙山船厂,征集来的所有船只几乎也都停泊在这里。如果能够催毁龙山船厂,重创清军的水军,不仅能够消除清军从长江上的支援,同时还能切断清军长江两岸的连系,而且商家军还可以通过长江,对清军的后方发动突袭,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在水面上,商家军的海军占有绝对的优势,虽然第四、五分舰队沒有战列舰级的战船,但和清军临时征调的江船相比,绝对还是巨人一级的,而且正好都可以在长江中航行,在火力上更是有压倒性的优势,因此完全可以打一场强攻战,于是商毅也找到海军的统领黄震,商议这次进攻的计划。

而就在商毅正在制定进攻龙山船厂的计划的时候,也收到了成进的飞鸽传书,原来成进己经寻找到了一个战机。

阿济格的大军逼近南京城下之后,付责保护他的侧翼是觉罗巴哈纳,总计兵力约有四万左右,分别驻守在宁国府、高淳、溧水等地,大体呈南北纵列,挡住了从广德通向南京的道路。但总兵力其实还没有商家军的外线兵力多。

当然这也不能怪阿济格,因为进攻南京这样的坚城,必须要集中主力人马,而且按照这个时代的作战常识来说,阿济格也认为商毅一定会集中主力,全力守卫南京,虽然


状态提示:第二二五章 除夕—主动出击(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