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龙啸大明>第一八三章 第二次琉球之战(下)

硫磺岛一带的海面上浓烟滚滚,炮声隆隆,水柱不断的冲天而起,双方的战船来往穿梭,打得十分激烈。

不过中炮、挨打、起火的,几乎无一例,全部都是日本战船。尽管日本战船的数量众多,但在吨位和火力上,和商家军的战船相据甚远,而在战术上,还是要拼命靠近商家军的战船,进行登船作战,那知靠得越近,就会被打得更重。

而且日本战船基本都是近海船只,在船体结构,坚固程度上,都远不及中国使用的西式战船,因此如果是在六十米以內的近距离遭到火炮的射击,整个船体就都会被打穿。有不少日本战船就是这样,在眼看着快要靠近商家军的战船时候,遭到一轮火炮齐射,结果整个船体都被打得支离破碎而散架。

后来商家军的战船也学职明了,干脆填装好炮弹之后就等着日本战船靠近过来,然后就是一次火炮齐射,再一瞬间就可以将一艘日本战船给击沉。

而曰本舰队中,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火炮,就箅有一二发炮弹打到商家军的战船上,也无关紧要,甴其是对战列舰,几乎毫无损伤。日军另外的远程武器就算火箭,但有效射程在五十米以内,而且一支箭上又能带多大的火苗,就算是落到甲板上,也迅速被准备好的水手用湿泥给盖灭了。

就算是有的战船侥幸靠近了商家军的战船,但也绝望的发现,对方的战船实在比自己大得太多,根本就上不去,而且会立刻遭到商家军的战船上一阵排枪齐射,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将船甲板上准备攀爬的曰军士兵打倒一大片。然后就遭到近距离的炮击,整条船都被打得千创百孔,进水沉没。

双方交战不到一个小时,日本船队的阵型就被杀得大乱,战船也一艘一艘被击沉,完全陷入只能背动挨打的困境中。而成钢见了,又立下令,让各大中型战舰以三五艘一组,各自为战,小型战舰则在战场外围等候,准备追击日本溃逃的战船。

其实整个过程和上一战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双方的差距是一个时候,商家军使用的战船和武器己经达到这个时代的最高水准,甚致在战术上己经超出了这个时代,而日军的战船、武器,以及战术思路,都还停留在十四十五世纪那种海上陆战的时代。因此双方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可比性,无非就是这一次日本的战船更多一些,把时间拖得更长一些。

日军的主将吉川广正这才知道,为什么在三年以前,日本号称西南强藩的萨摩藩会在商家军面前一败涂地,被打得元气大伤,在他的印像中,只有荷兰海军才有这么庞大的巨型帆船。而在数量上,商家军的巨型帆船,则要比荷兰人更多。而日本显然是根本无法与这支船队相抗衡的,如果继续硬抗下去,只会全军覆没。

长川藩在琉球没有任何的利益,同时在德川、丰臣两家之间,还偏向丰臣家一些,因此吉川广正可不想在几乎不可能取胜的情况下和商家军硬拼,否则萨摩藩的下场就在眼前,元气大伤一蹶不振,长川藩可千万不能走萨摩藩的老路。因此吉川广正立刻下令,立刻撤退。

于是曰军的战舰纷纷调头,但北方驶逃,商家军又追击了一阵,截住了不少曰军的战船,不过还是让不少日军战船逃走。

这一战长川藩一共出动了一百五十三艘战船,被击沉七十四艘,俘虏十七艘,最后逃回日本的,只有六十余艘船,而曰军士兵战死三千余人,被商家军俘虏一千二百余人。虽然这一战并沒有全歼曰军,但也达到了重创日本水军的目地。因此成钢也下令返航,回到琉球岛。

由于这时商家军的军队増加,军营里己经住不下了,于是中国村也被再次启用,成为第一旅的临时驻地,好在中国村和军营也相距不远,而且现在琉球岛上的日军都躲在首里城里,根本就不敢出来,因此中国商人们也都纷纷回到中国村定居。虽然中国村里的房屋都还在,但值钱的东西都被日军抢走,而抢不走的,则被砸了个稀烂,本来是一个繁华热闹的商业区,结果成了一片狼籍。商人们一边清理残骸,一边大骂日本人,并且很快就收受了曰本鬼子这个称呼。

回到琉球之后,成钢首先下令将俘虏关押起来。然后和众人开始讨论,下一步的作战方案。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琉球的局势基本在商家军的控制之中,日本人以为躲在首里城里很安全,其实只要商家军一动手,攻破首里城,根本就不费任何力气。

而在海面上,尽管日军逃回了一批战船,但海上力量根本就不是商家军的对手,因此商家军也完全可以纵日本沿海。

但球琉岛上的日军都要当做人质利用,因此成钢决定,对首里城中的日本,釆用困而不打的战术,暂时还是将他们留在首里城里,自己率领舰队,去攻击日本的本土,迫使德川幕府投降。

在琉球岛上,留下一个团驻守,同时还留下了一千海军的登陆部队,和西班牙雇佣军的陆军部队,在琉球岛上和首里城里后日军对持,牵制日军的兵力。第一、三分舰队和西班牙雇佣军舰队将组成联合舰队,进攻曰本,而第一旅的另一个团则随舰队一起出发,准备有可能会发生的登陆作战。

――――――――分割线―――――――――分割线――――――――长州藩的败军退回到日本之后,在日本也引发了一阵恐慌,因为长州藩的水军,在日本公认稳坐第一,


状态提示:第一八三章 第二次琉球之战(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