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龙啸大明>第二十六章 攻取兖州(二)

清军对中华军的阵地连续发动了三天不间断的进攻,虽然清军用尽了各种方法,神威营的士兵不行,就上其他的清军,还不行就用骑兵冲,但中华军的阵地依然是稳如泰山。而清军损失的兵力己经接近了五千,别说是攻破中华军的阵地,就连攻入阵地,进行白刃作战的机会都没有。

而且这还是清军总算学会在进攻中将兵力充份展开,进行散线突击的结果,如果还向是以前那样,那人往上堆,损失的人马超过一万也不是不可能的。

阿巴泰和岳乐这时也无计可施,这才知道虽然神威营照着中华军的方式,差不多进行了两年的训练,但和真正的中华军相比,依然还有相当的距离。虽然阿巴泰连继写了两封信到兖州,要求李率泰从兖州出兵,对中华军前后夹击,但李率泰的回应是:现在兖州也遭到中华军的猛烈攻击,自己无力出击,请阿巴泰尽快突破中华军的防线,来救援兖州云云。

但李率泰也忽略了一点,送信人看得十分清楚,中华军只是围困了兖州,并没有大举进攻,当然也把情况如实向阿巴泰做了汇报,结果只气得阿巴泰跺足踵胸,大骂李率泰太不知道好歹了,自己好心好意来救援他,他反到是端起架子来。

其实李率泰也是有说不出的苦衷,虽然中华军没有大举进攻兖州,但己经将兖州城外的各个交通路口全都封锁住了,只要自己派兵出击,就会立刻遭到中华军的袭击。现在兖州城里只剩这一万五六千人马,出击的兵力少了,完全是自取灭亡,而出击的兵力多了,兖州又难保,谁敢保证中华军不会趁机来攻取兖州呢?

另外李率泰也有些明白,中华军一直不来进攻兖州城,并不是自己家的祖坟冒烟,而是有意留着兖州不打,诱引阿巴泰率军来进攻,当初中华军进攻济宁州时,就用过这一招。但现在自己唯一的指望就是阿巴泰的援军,因此李率泰在向阿巴泰,岳乐的求救信上对此只字未提,相反还会写上一些自己在兖州奋力守城,抵挡住中华军的进攻等等言语,否则阿巴泰认识到中华军的计策,也就不会来救援兖州了。

李率泰的真实打算是,等阿巴泰的援军接近兖州之后,自巳再率军从兖州城里出击,和阿巴泰里应外合,一举突围出去,根本就不打算守住兖州。但一来是现在兖州城外的要路都已经被中华军给封锁住了,而阿巴泰的援军离兖州城还有二十多里,这个距离还远了一点,因此李率泰也有些犹豫,不敢轻易率军出击,如果阿巴泰的援军还能够向前推进一点,到十里的距离,那怕是十五里也好。

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阿巴泰遭遇到了中华军的顽强阻击,很难再前进一步了。中华军的防御能力,李率泰可是十分清楚的,如果中华军真要守住某一处地方,清军还确实很难通过,因此李率泰也开始考虑,自巳是不是太保守了,援军巳经到了南驿,确实就差不多了,自已似乎应该从兖州城里出击了。

双方就在这样纠结的心理中等待着对方的回应。

当天睌上,在清军的南驿大营里,阿巴泰也招集众将,商议下一步的对策,是继续进攻,还是等着李率泰先从中华军背后发动攻击,或者是退兵。

岳乐道:“阿玛,现在局势很眀显了,中华军根本就没有进攻兖州,而且正在全力阻击我们,这样和中华军硬拼下去可不是办法,我看我们还是暂时按兵不动,等着李率泰从中华军的背后动手,然后再发动进攻。”

在这三天的进攻中,神威营都是进攻的主力,而损失也超过了两千人,岳乐也才算清楚,神威营和中华军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在出击之前,那种踌躇满志的心理也发生了转变,开始谨慎了起来。

阿巴泰皱了皱眉,道:“但我们己经催了李率泰好几次,他胆小如鼠,躲在兖州城里不敢出来,这怎么办呢?”

岳乐道:“阿玛,您再派人给李率泰送信,这一次命令他一定要从兖州出击,进攻中华军的背后,否则我们就撤军回泰安,看他还会不会躲在兖州城里。”

阿巴泰点了点头,这到是一个办法,如果不逼一逼李率泰,只怕他会一直躲在兖州城里,完全等着自己来救援他。

这时一傍的李国英道:“郡王,贝勒,末将觉得现在的情况,有一点不大对劲。”

阿巴泰道:“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尽管说出来。”

李国英道:“这几天居末将观察,中华军阻击我们的兵力绝不会超过万人。不知王爷以为如何?”

阿巴泰又点点头,道:“差不多,我看也是这样。”

李国英又道:“刚才听送信人回报,中华军并未大举进攻充州,因此也可以判断,中华军是在全力阻击我们的援军。但居我们先前所知的消息,这次中华军进攻兖州,出动的兵力有三个军,兵力不下七万,就算攻占的地方要派兵守卫,那么进攻兖州的兵力,也不会少于五万,而留在兖州牵制的兵力最多也不万五,那么中华军至少有三万左右的兵力,还没有动用。”

阿巴泰听了之后,脸色也变得凝重了起来,李国英的分柝很有道理。

而见阿巴泰沒有异色,李国英也精神大振,接着又道:“王爷、贝勒,中华军的战斗力,不用末将说,你们也是清楚的,末将算了一下,从中华军开始进攻兖州起,一直到今天,己经是十五天的时间了,不是末将长中华军的威风,灭我们的锐气,就是


状态提示:第二十六章 攻取兖州(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