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天生丽质>5.造反

尚书令彭国勇,出自江南三族之一的彭家。

江南三族自是指彭吴陈这三个家族,此三家祖辈皆居于江南三州,彭家据潮州,吴家据新州,陈家略微弱势,但也占据徽州一州之地。

此三族先祖本是随梁太-祖征战天下的,在梁太-祖打下江山之后,恐引太-祖忌惮,便主动提出告老还乡。

太-祖念其有功,又惜其才能,再则感念与三家先祖一起并肩作战的日子,于是对他们的要求并没有应允。

可三家先祖倒是明智之人,颇懂得“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明白即使太-祖与他们情深意重,不会真对他们做什么,也难保后世的皇帝仍然对他们信任如一。一番考虑之后,依然执意还乡。

太-祖见劝阻无用,于是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但此三人于立国有功,若不加恩惠,恐难服臣心。加之江南等地又是三人的故乡,便于江南特设官职,封赏四人。

将彭家先祖封为闽浙总督,将吴家先祖封为两江总督,将陈家先祖封为徽州巡抚。

彭家先祖功劳最高,曾帮助太-祖奠定溟江以南半壁江山,又在征战之时,多次引援兵救太-祖于敌阵,便获封最为富饶的闽浙之地。

吴家功劳次之,却也获封两江总督,总理溟、清两江流域事务。

陈家战功不如前两家,却也得封徽州巡抚,居正二品,仅次从一品的总督之位。

太-祖的厚意让三家先祖感佩不已,于是脱下武袍,换上儒衫,在故乡潜心治政,三人本来能力就强,只是之前精力全用在沙场,才会在其他方面平平不显。待一朝成了一方水土人家的父母官,才将潜力发挥出来,不禁处理当地政务得心应手、顺风顺水,没过几年,更时得治下百姓交口称赞。

当年正逢大乱初平,经历了一场大战,四下都是民生凋敝、百废俱兴。三家先祖治政有方,使江南的农商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太-祖看在眼里,欣喜不已,便下达谕旨,令三人官职得以世袭,子孙世代管理江南。

太-祖的做法是极有用意的,若令官职世袭,则三家治政会更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且其必会为了长期利益而施之以恰当的政策,不会如科举出来的官员一般急于立功升官而急功近利,考虑不足。

太-祖的本意是好的,因为他在授予三家官职之时并没有予以军权。也就是说,三家仅拥有治政之权,仅对江南几州的日常治理负有直接责任,而对当地驻军的调动、指挥无直接权力。如果按太-祖的本意来,彭吴陈三家就等于辛辛苦苦为太-祖看守地盘而太-祖还不用付出太多薪酬。

这简直是一本万利的好事啊,照这样来说,后世的皇帝似乎可以从此高枕无忧了。可世间往往没有如此完美的事,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太-祖皇帝再怎么神勇无双也终会有失虑之时,上天暗中设置的命运也不会总按人们预想的方向去发展。

三家确实一开始并无军权,但江南之地,锦绣之乡,不仅风景宜人,更是盛产鱼米,富饶无比。前有柳永《望海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极言江南钱塘三吴等地繁华。在充足的财源、米粮的支撑之下,彭吴陈三家彻底将江南收入囊中似乎只剩那阵东风了。

终于,契机来了,当官位传到第四代时,三家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财力和人脉。恰逢江南地方的驻军将领投敌叛逃,都统之位一时空缺,那代皇帝昏庸,不堪大用,便让彭吴陈三家趁机而入,在一番操作之后,顺利将自己的人安插进了军中各处。自此,彭、吴、陈三姓才彻底掌握了江南的一切大权,于江南一地成三足鼎立之势,江南彻底成了他们的后花园,“江南三族”的名号也就此打响。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江南三族的势力更是在上一层楼。及至平帝统治末年,江南三族在当地已是之手遮天、蠢蠢欲动。等到德泽帝登位,因与支持德泽帝上位的曹家素有嫌隙,又恐曹家壮大之后威胁到自身利益,再加上那颗早就不安分的心,便于三年前策划了推翻德泽帝,扶延平王李元嘉上位的兵变。

江南三族事先准备充分,兵变进行得十分顺利。再加上他们常年居于江南一方,经过几辈人的辛苦经营,可谓是有钱有粮,万事不愁。当兵变的消息八百里加急传入京城时,面对实力雄厚的东梁政权,德泽帝和曹家也只能空气急败坏却对所发生的一切无能为力。

人的野心总会随着地位的提升而随之增长的,何况江南三族一开始便目的不纯。虽然打着德泽帝昏庸无能,任用奸相,惑于妖后要匡扶明君、拯救民生的口号,但谁又真心地甘愿做个臣子,一辈子,甚至子孙后代都居于人下。

经此一役,江南三族实力大涨,挟天子而令诸侯已不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的心里都敞亮着,最后胜利的人将会登上那金龙宝座。

但他们也清楚,那个位置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他们不仅要彼此防备,还要时刻提防西边的西梁、魏国,南边的赵国,以及,北面那虎视眈眈、凶恶如狼的突厥人。

一旦他们鹬蚌相争,得利的将是其他敌人,若有一朝东梁覆灭,那他们也不用争什么了,干脆都去喝西北风算了。是以,如今的东梁朝堂上维持着一股诡异的平衡。

但江南三族表面上彼此相安无事的同时也不忘给自身增加筹码,为了获得更大的底气,李元嘉甫一登位,此代江南


状态提示:5.造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