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玄幻奇幻>大荒蛮神>第一百一十章 雷霆之鞭

除了阴、冥、寒、煞及混沌等少数极特殊的异种雷霆之力外,至阳至刚的电煞雷罡,实是玄修最为经常炼化、祭用的天地精气;相对应的御雷玄诀也在大小宗门都极为普及。

又由于诸域九天罡风层中,充塞着至阳至刚的电煞雷罡,这一类雷法又统称为天罡御雷之法。境界从最低级的掌心雷算起,往上足有七十二重境界之别,简直可以说是上至金仙道祖、下至真阳境小修,居家旅行、打家劫舍所必修的一种通用术法神通。

玄修修炼天道雷御真御之法,修炼到涅槃下三境,通常都能初步掌控紫宵神雷。

中千天域所能引发的天道神雷,通常也都不会超越紫宵神雷的范畴,这是受天域法则限制的。

然而祭御一道紫宵雷柱轰下,与天地杀机感应、接引成千上万道紫宵雷柱同时轰下,完全是两个概念。

对于弥漫、遮覆上万里大地的血海劫云而言,一道粗如水桶的紫宵神雷,堪比人被蚊蚁叮咬,实在是难说有什么威力削弱,更不要说强行压制了,但在这一刻,以陈寻为核心,天地间瞬然紫白一片,刺眼的紫白色光芒里分出成千上万道雷柱,轰然从九宵云层中降临。

紫宵雷柱密家话阃血海劫云撕裂而去,就见那数以万计刚从血海劫云中幻化冒头的狰狞怨魔,极瞬间就被至阳至刚的雷霆之力轰成粉碎……

这一片血海劫云,乃是魔族收割东胜洲及附近十数小千天域的二三百亿凡民及亿万生灵血肉,又将十数中小天域的凡民及亿万生灵血肉的神魂精魄生炼其中所得,威力强到难以想象。

即便是梵天境仙人,不要说屠戮二三百亿凡民,哪怕是屠戮一个小千世界的凡民及生灵,所引发的业火,都有可能将其无劫无量法身焚为灰烬。

魔族行杀戮之道,吞噬血肉生魂,能快速提高修为,却不受业火的反噬,这时魔族侵伐人族最为犀利的地方,也是诸宗退避三舍,不敢与其争锋的关键原因之一。

倘若魔族这次成功能将西贺洲上百亿的凡民以及亿万生灵的血肉与神魂精魄都生炼入这片血海劫云之中,血海劫云将强到何种地步,能不能助魔族直接催生出数个魔帝级的强者,谁也说不好。[看本书请到

而陈寻他们心里极清楚,魔族将亿万凡民、生灵的血肉及神魂精魄炼入血海劫云,最终是要拿去助太古魔神复活的。

这也是陈寻拼命也要阻拦魔族侵伐中小天域的关键原因。

就算诸宗联军能在云荒山成功支撑住百年、千年,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天域被攻陷,随着数百亿、上千亿甚至数千亿凡民及亿万生灵的血肉及神魂精魄被收割,他们最终都难以阻挡太古魔神复活。

*************************

陈寻他们眼前面对的这片血海劫云,还仅仅是将东胜洲及附近十数小千天域的凡民生灵收炼其中,但即便是如此,即便是混沌老祖恢复到巅峰修为,也只有退避三舍,不奢望能凭借一己之力直接将其炼化。

此时唯一能克制血海劫云的,也许只有浩然天道了。

一道紫宵雷柱,与成千上万紫宵雷柱同时轰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即便是上万紫宵雷柱同时轰时,将无数幻化而生的狰狞怨魔轰成粉碎,也仅仅是将血海劫云削去薄薄的一层……

血海劫云之下,数以百万的魔兵魔将,此时都意识到飞落在血海劫云上方的陈寻,才是它们此刻最大的威胁,但它们没有被天地狂涌的雷霆之力惊退,反而激发出倍加凶烈的杀戮意志,凝聚到血海劫云之中。

血海劫云这时候疯狂的涌动起来,无数狰狞怨魔在血海劫云中嘶吼、哭嚎,天地间充塞钻心蚀脑的魔音。

数以千计、万计的狰狞怨魔,不再直接在血海劫云的表层幻生……

在血海劫云表层幻生的狰狞怨魔,虽然都很强悍,都还不足单独抵挡住那能轰裂天人之躯的紫宵雷柱。

怨魔还没有生成真正的实相之躯,虽然强悍,也就跟天人境玄修相当,只是数量太恐怖了,才晃得难以抵挡;唯有数量同样恐怖、还能源源不断生成的天道神雷,能够压制。

魔族中暗中控御血海劫云的强者,此时也意识到这点。

这时候数以千计、万计的狰狞怨魔,在血海劫云的内部幻生,又在数以百万计的魔兵魔将杀戮意志作用,在血海劫云的内部不断的融合……

天道神雷还在不断的轰下。

成千上万道紫宵神雷电光,就像是天地间涌动的雷霆波涛,一层接一层的往血海劫云炼轰去,但每一波只能削去血海劫云薄薄的一层,却阻拦不了狰狞怨魔在血海劫云内部不断的融合……

***********************************

将西贺洲联军半数修为在还胎境上的将卒、玄修弟子,都吸收进来后,天道荡魔军的规模一下子扩张到超过百万,此时分乘伏龙舟、星云舟,化作两道长虹,往血海劫云覆盖下的魔族大军杀去。

其他在楚山的西贺洲联军分编左右两军,在赵醒龙、吕孝瑞的统帅下,乘御数百艘中低级的战船、战舟乃至战车,从楚山两侧杀出,仿佛两条蜿蜒的巨龙,往魔族大军的两翼包抄过去。

融阳子等人藏身莲书洞府之中,随伏龙舟而行。

他们看到血海劫云在天道神雷的轰劈下,在不断的被削弱,但血海劫云同时在猛烈的往中心收缩,幻化出无比巨大的四肢、头颅、躯干,仿佛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章 雷霆之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