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重生之征战岁月>第两千八百四十二章 又见逃跑

按照美军参联会主席杰佛菲尔上将的命令,玩命儿似的往澳洲东南部各大城市撤退的二十多万盟军,这一路上走的并不顺利。

天空上,日军战斗机和轰炸机跟成群的蝗虫一般,漫天怪啸着,撵着炸、追着打,见什么炸什么,道路、桥梁、隘口、交通枢纽,几个人、一辆车,都成为日军作战飞机攻击的目标,整个澳洲东南部地区,硝烟弥漫,遮天蔽日,烟火四起。

地面上,日军的快速机动部队,如同一把把尖刀般,不顾一切的往前猛插,澳洲东南部一片混乱景象,意识到了致命的危机,澳洲盟军司令官巴赫利斯曼中将和副司令官费尔南德斯上将,给空军司令官下了死命令,“盟军空军所属之作战部队,不惜任何代价,为撤退的盟军地面部队,提供空中火力掩护!”

地面上,撤退的二十多万人的盟军部队,慌不择路,天空上,惨烈的搏杀,时刻都在上演,日军和盟军双方,都拿出了压箱底儿的空中兵力,在澳洲东南部的天空,大打出手,双方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数量,原本是盟军一方占有微弱的优势,否则,也不能夺回澳洲战场一半儿以上的制空权。

但是,随着日军快速部队的迅猛逼近,提前潜入的小股精锐部队的疯狂破坏,缺乏足够兵力保护(一)(本)(读)小说.的一座座野战机场被攻陷,相继丢失,同时损失的,还有机场上来不及起飞的作战飞机。

日本西南太平洋派遣军所属的联合航空队司令官野田少将。也打红了眼,给几个航空队司令官的命令只有一条,“不惜代价攻击盟军部队!”

此前。地面部队发起进攻并取得骄人战绩之后,联合航空队并没有出手的机会,眼看着地面皇军部队,势如破竹,一夜之间就突破了盟军的第二道防线,而自己的联合航空队,却成了这场改变澳洲战争结局的大战役之中的看客。这让自诩为帝国皇军空中娇子的野田少将,无比的郁闷。

终于等到了出手的机会,憋着一肚子火儿的野田少将。拿出了全部家底儿,疯了似的进攻,他就是让伊藤大将看看,地面皇军部队无法做到的事情。我们这些帝国的看着雄鹰。却能做到!

伊藤少将给各个航空队司令官下达命令,“凡是被皇军占领的盟军野战机场,你们应该立即进驻、接手,使之成为为皇军所用的前哨基地。

当那些日军战斗机飞行员,驾驶战斗机冒险降落在还弥漫着硝烟的野战机场之后,他们惊喜的发现,很多野战机场的跑道上、机库里,停放着不少毫发无损的战斗机。而且,还是大日本帝国航空兵。最引以为傲的“零式”战斗机!

完好无损、马上就能启用的野战机场,加满油、装满弹就能升空作战的战斗机,是天照大神赐给大日本帝国空中勇士的礼物,接到部下报告的野田少将,乐得张着大嘴狂笑,此消彼长,澳洲的天空马上又是帝国空中雄鹰的天下了!

真是悲哀,负责守卫这些野战机场的盟军部队,撤退的如此仓皇,竟然连破坏机场都没来得及做,白白的把一切都留给了日本人,几枚炸弹或者是几把大火的事儿,却光顾着逃命,欧美人骨子里的劣根性,彻底暴露无遗。

澳洲战场上,惨烈的空中搏杀,进行到了五月三日,接二连三丢失前线野战机场,缺乏补给、后继无力的澳洲盟军空军部队,终于耗尽了最后的作战力量,无法为正在撤退的盟军地面部队,提供有效的空中掩护了,与日军机群已无再战之力,退而转为对几个重点大城市的防空保卫,澳洲战场的制空权,再一次落到日军的手里。

轮到没有空中掩护的盟军地面部队遭殃了,每撤退一公里,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到了五月六日,气喘吁吁、疲惫不堪,被日军空中机群和地面快速部队,追着打的澳洲盟军,终于看到了远方的地平线上,那一座座城市的踪影。

到了五月七日,跌经打击,一路丢下尸体、磕磕绊绊的澳洲盟军十余万人,相继进入了亚拉蜡、本纽戈、奥兰治等城市,开始布放,准备与日军打一场大规模的巷战,还算不错,总算抢在了日军十多支快速支队的前面,争取到了喘息的机会。

而澳洲盟军司令部,则是一路狂奔,直接撤到了墨尔本,没顾得上喘口气儿的司令官巴赫利斯曼中将,和副司令官费尔南德斯上将,便急忙命令进驻城市布防各个部队,立即上报本部现有兵力以及武器装备的情况。

按照两个人的估计,除了首批撤退的盟军部队之外,加上沿途收拢起来的,从第二道防线侥幸突围的零散部队,自己手里现在怎么着也得有三十万人以上的兵力。

可各部队报告上来的兵力情况,如同一盆冷水般,浇得两个心存侥幸的司令官,一个透心凉儿,连能勉强走路的伤兵都算上,不过是十几天的功夫,原本拥有近八十万人兵力的澳洲盟军,现在仅存二十六万人左右,更为可怕的是,因为此前盟军司令部,命令首批撤退的盟军部队,只携带轻武器,现在的盟军,手里甚至连一门重型火炮、一辆坦克都没有。

而需要防守打巷战的城市,却有十多个,尤其是阿德莱德、墨尔本、悉尼是三个必保的港口城市,那是澳洲盟军最后的退路,平均算下来,每个城市的防守兵力,不到两万人,还缺乏防守必须的重装备。

一脸苦相的巴赫利斯曼中将和费尔南德斯上将,只好下达命令,“各个城


状态提示:第两千八百四十二章 又见逃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