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大晋太宰>第五十二章 慕容氏

何龙心领神会,自古以来此类招数都屡见不鲜,当然一般都体现在吃空饷上面。魏晋士族就是隐蔽人口的行家,司马季估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不在朝廷手中。

耳闻目染之下,何龙一点就透,认为司马季是为了自己着想。如果平时没有战事,平州人口总是减少,这确实在朝廷面前不好交代。苛责谈不上,不利于计功劳是肯定的。

“平州偏远,咱们就的自己想想办法。自古以来,边疆地区无外乎军事屯垦,利用外敌来博取朝廷的注意力,这就是我这个镇东将军,还有你这个东夷校尉的价值。如果没有战事,咱们很快就被遗忘了。”司马季委婉的告诉何龙,话里话外的意思为四个字,养寇自重。

何龙频频点头,他忽然觉得燕王虽然年龄不大,但很懂得体恤民情。为平州的众将士着想,同时也很为他这个东夷校尉考虑。

那是自然的,毕竟这是自己唯一的军事力量。其实虽说司马季都督一个晋朝人口最少的大州,可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至少平州和幽州是挨着的,如果像是先王司马机那样都督青州,真到了需要的时候,还调兵不便呢。

再者平州毕竟地方大,虽说气候在晋朝人看有些不友好,但对他而言不是什么问题。

“一定要把高句丽的底细摸清楚,还有就是要对平州的户籍彻底清查一番,这两点都非常重要!”

司马季敦敦教导着,平州的面积这么大,只有一万八千户他是不相信的。肯定有隐藏人口,既然他现在已经都平州军事,就要把这里经营好。虽然平州在晋朝,只是一个流放犯人的地方。

清查户籍何龙可以理解,不过这么郑重的对待高句丽,他就有点理解不了了。高句丽在他眼中不过是手下败将而已,根本不算是强敌,“将军这么郑重,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高句丽比当年的匈奴强呢。”

“此一时彼一时,当年的匈奴,还拿骨头磨箭头呢。”司马季扯出一丝笑容,为什么中国历史越到后来,对付这些游牧渔猎越来越吃力?那不是很简单么,人家也在学习。

战国李牧不过依仗七雄之一的赵国,就揍得匈奴不敢南下。汉朝装了很长时间孙子,才有汉武帝大破匈奴。能说赵国比汉朝强么,是匈奴变强了。

晋朝周边的这些部落,已经不是当年连冶金都依靠西域的匈奴。

“总之,我要你把高句丽的情况摸清楚,到时候就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司马季说完站了起来道,“过两天我要看看军营的布置,你准备一下。”

司马季还算是了解东北,这里是全球同纬度最冷的地方。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古代中国这里的人口甚至都比不过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

人这么少,所谓的集体创造力就别提了,司马季尽量帮着这里的军士扎下根,对中华就是大功一件,而且有些习惯必须要改,改成适应这里的气候。

人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是人去适应当地的环境,不是当地的环境适应他。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就是这个道理。把晋朝人迁徙到蒙古高原,晋朝人也不能改变当地只能放牧的习惯,他们只会变成说中原话的游牧民族,穿着羊皮,裹着皮靴子。

司马季觉得,席地而卧这个习惯就必须改,就平州这个气候,席地而卧的习惯就是作死而不自知,夏天睡床、冬天睡炕,才能适应这里的气候。

“一些军士的营房,可以找一些两边是山,中间是河的地形。这样在冬天可以避一避狂风!”这种地形叫两山夹一沟,隐患就是发洪水和地震的时候,不过以司马季对东北气候的了解,东北不是西南,地震次数其实是很少的,降水量也没有这么夸张。

如何布置营房、如何挑选军营地点,如何避寒,司马季的吩咐让何龙十分惊讶,没想到燕王头一次来到平州,就好像对一切多十分了解,好像在这里住了多年一样。

“平州皮货很多,不要拘泥于穿着。一切以保护健康为前提。”一身旧中国东北土匪打扮的燕王呼着哈气,他的棉花还没种出来呢,暂时帮不上什么忙,

“明年春耕之后,就按照我说的重新布置,秋收之后我会再来,幽州境内剿贼之后整个环境为之一清,既然本王身领镇东将军,就要保一方安宁,给平州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燕王不认为自己在吹牛,太平盛世不就是饿不死没有人造反么,这个标准他能达到。只是他忘记了此时自己的形象,比晋朝的山贼更像是山贼。还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胡子。

“将军为百姓劳心劳力,何龙佩服!”何龙心悦诚服的道。

“都是分内之事!”司马季微微昂头接受了东夷校尉的恭维,虽说他的初衷不过是为了把幽州大牢塞满,寻找更多的劳动力压榨而已。

要不是实在不合适,他都想要在平州养蚕,晋朝所有的重要商贸物品都在北方,就连养蚕都是,这是这个时代的常识。

对着东夷校尉府的数千军士,司马季头一次有种大权在握的感觉。甚至有点不想走了,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毕竟他刚出来的时候,就确定不只是来一趟东夷校尉府。他还要是去慕容氏看一看。

再一次把车轮换成雪橇,冒充圣诞老人的燕王上路了,还利用职务之便带着五百平州军士一起上路,这个时候的慕容氏在鲜卑部落当中不算最强的。段部和宇文部都比慕容氏兵强马壮,


状态提示:第五十二章 慕容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